金刚经注音网

孝心的力量:人之所行,莫大于孝

发布时间:2024-10-24 03:01:06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孝心的力量:人之所行,莫大于孝

2016年12月7日,节气大雪,下午一时整,众人引首翘盼的《孝心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在佛子们清净的梵呗供养中拉开帷幕。口可以修善业,普贤菩萨十大愿望的第二大愿就是口称赞如来,以清净心、至诚心歌呗诵佛德,是成佛之因。

中国儒家伦理著作《孝经》,通过孔子与其弟子曾子的问答,以“孝”为中心,肯定“孝”为天所定,“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为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上至国君以孝治国,中至臣民以孝事君,下至百姓以孝立身。

国君之孝——以恭敬之心侍奉双亲,再以侍奉双亲之心,将德行施教化于黎民百姓。天子若能以事亲之心,侍奉天下百姓;以爱亲之心爱护天下百姓,则是天下百姓之福。

诸侯百官之孝——身居高位而不骄,虽财富丰盈而不奢,慎行法度,能与天下万民共处,能保社稷之太平。

士大夫之孝——“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衣饰、语言、行为三点都需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

士之孝——以孝事君为忠,以敬事长官为顺。忠顺不失,则能保全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守其祭祀。

庶人之孝——谨身节用,孝养父母。

所以,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华传统国学之主流,因为儒学不仅规范百姓的行为,更明确了国王天子、诸侯大臣的行为规范。《孝经》认为,“孝”与“忠”密不可分,“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把“孝”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贯穿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始于事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肉身,受之于父母,一要善自珍重,不能让身体受到伤害;二不能用父母赋予的肉身做坏事;三要在父母膝下承欢,承侍甘美,为“孝”之始也。

“孝”中于事君。修身行道,不仅利益自己,更为利益社会、帮助众生,而奉献天下,效忠国君,建功立业,让父母名扬天下,为“孝”之中也。像“精忠报国”的岳飞,“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大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都是中“孝”之典范。

“孝”终于立身。修学佛法,以父母所给的凡夫之身,转凡成圣,永离轮回。

“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与佛教中“孝”的三个层次不谋而合:

承欢膝下,侍奉双亲,是“孝”的第一个层次。继承父母的意愿,实现父母的志向,是“孝”的第二个层次。最大的“孝”,是指践行佛教真理,找到生死根本,破除四魔,跳出三界;不仅自己出三界,还能够带领一切如母有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佛教讲,欲求福报,需种好三种田。哪三种?敬田——父母长辈,对父母长辈要尊敬。福田——三宝为众生无上福田,恭敬供养三宝得无上福。

悲田——动物、鳏寡孤独弱势群体、苦难众生等,当施以无畏,令其生起安全感。

法师讲解《父母恩重难报经》中的“父母十恩”,动情之处,不禁哽咽。

这个世界上,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最重,父母之恩大于天地,我们却不闻、不见、不思、不索,不知感恩,不去报恩,如同在黑夜中游走。怎样才能报答父母深恩呢?用我们的身口意践行佛陀的教法:戒恶,不用父母给予的身体造恶,不使父母蒙羞;修善,依戒定慧三无漏学,求无上道;不单单身修善,还要从语言上、智慧上追随三宝,甚至转凡成圣,往生净土,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离苦得乐。

“孝”字是一个“土”字头,一撇,下面一个“子”字。“子”,孔子、孟子、庄子都是已经觉醒的人,所以“子”不容易做。

大孝孝于天地万物。父亲如天,母如大地长养万物,父严母慈,天覆地载,所以感恩天地也是一种孝。把身体匍匐在大地上,用自己的五体,去礼拜大地,通过礼拜天地,来训练我们对父母的投诚,放下自我,放下生命的负能量,提升起生命的正能量;拜下去就是清除生命中所有不好的东西,站起来时,又将生命中的正能量,挺立于天地之间。只有这样日日修行,我们的生命才能日日进步,才能年年是好年。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没有好好学过中华传统文化,久处父母大爱之下而不知其恩,就如“处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其实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在轮回路上的久别重逢,要珍惜生命之间的善缘,孝养父母,善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中华民族的广宏大爱广传天下。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承担了传统文明回归、重塑中华道统的重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受益者和传播者,所以补好传统文化这一课,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