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发布时间:2023-08-07 03:19:42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劝修净土诗》第十六、十七首

“人言肃杀是西方,死后身空堕渺茫。身毒应无生博望,岐山哪有活文王。众诸侯各朝天子,四大洲殊睹日光。但得往生休恐怖,应知寿命实难量。”

这又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什么意思呢?是肃杀的意思。当然从称理和表法的意义上来说,这个“西”在季节上是代表秋天,秋天就有它肃杀的气象——这个内涵有。但秋天也有澄清的意思、清净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方位的建立,也代表着自性坚固的意思。在五行里面,这个“西”代表金,金是坚固的意思。自性坚固的佛性。但不要抓住西方代表肃杀的一面,就断定这是比喻死:死了之后,一切都空了,一切都“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就“堕渺茫”,这是断灭见。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常恐怖。不是这个样子。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为什么不敢念佛?你劝他念阿弥陀佛,他就觉得:“哦,你要我念阿弥陀佛就是到西方去,到西方去就是死。”搞得有时候劝人念佛,都有些居士也说:“我很想劝父母念佛,但是都劝不出来,一劝他念佛求往生,他把眼睛一瞪,‘啊?你巴不得我早死啊?’”还好像连孝道都尽不了。一般的世间人要让父母多活几年,你让他念佛往生好像就巴不得他早死。“是不是我还留了点钱,你就等不及啊?”都是麻烦事。

实际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法身慧命诞生的那一刻。只要建立这一期业报身苦难、牢狱、茅坑的感觉,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的那种富丽、辉煌、安乐,那种常乐我净,才有一种神往。这是生命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人要有信仰,尤其信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种穷微极妙、华丽至极、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就使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年老的人还是年轻人,对于他未来的生命就有一种很美好的憧憬:有一种光明的未来在等着我们。如果没有这份信仰,人活的是很黯淡的。尤其是到了中老年,好像吃饭就是等死哦,好像过完一年就离坟墓近一步。你说,念念要想到死亡、坟墓,而且死亡后什么都“没有”,他就对死亡,对生命有一种很黯淡的心理。有很多老年的人没有这种信仰,真的是很可怜。他就每天算日子:“我今生还有几年可活,还有几个月可活……”很黯淡。

去年我们东林莲社有一批弘法小组,到了一个地方去慰问那些安养院。回来跟我讲一个感受——有几个比丘讲感受。先是到了一个由佛教居士在那里作院长的安养院,她让那些老人非常认真的念佛。这些老人迎接他们的时候笑得很灿烂,活得很阳光,大家都是念着佛号来迎接他们。以后他们做了一点慈善,给他们做了开示,大家共同念佛,感觉到很好。然后紧接着就到了另外一个安养院,马上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那个敬老院的老人不念佛,然后一个个就显得没有精、气、神:无精打采,面色无光,很木讷的样子。见到出家人也都不知道恭敬。马上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阴气沉沉。所以说,让老人念佛是非常重要的。我去年到宁波居士林,他们的安养院办得不错,几百个老人在那里,有一个念佛的殿堂,早上都要去念佛。那么我跟他们开示:一天至少念三万声佛号。他们真的就认真地念三万声佛号。原来不念佛之前:“儿子怎么不来看我呀?孙子又到哪儿去了?”天天盼着子孙后代来看他。那子孙后代这个时代又很忙,有时来不及看,他就埋怨,关系反而还很矛盾。现在他要念三万、五万佛号了,“你看不看没关系了,最好不来看——更好,看了还耽误我念佛,完不成任务。”你看这个心态变得就比较好。所以念佛行人对未来那种光明的憧憬,是把他生命的潜能、他的精神品格提升上来的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份信仰,那真的是死后什么都没有,他就恐惧,他就不安,他就无奈。所以谈到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能堕到那种渺茫、断灭的状态。

实实在在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就好像谈到“身毒应无生博望”。如果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渺茫的,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的话,那些历史要重新来看待了。“身毒”就是天竺国。汉代有一位到西域各国去通商,也负有政治使命的,叫张骞。“博望”,就是以后给他封的侯叫博望侯。他的副使也确实去过印度。然后周文王他出生和活动的地方在岐山,也有活生生的周文王。天子在中央,那么周边的诸侯国——在封建社会天子要分封土地,建立护持天子的藩屏——这些诸侯国君都要去述职的,天子三年要巡视的。朝拜天子是众多诸侯国应有的礼节和规范。那么天子在中央的时候,你说他是在东面,还是在西面呢?释迦牟尼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在西面,但是你不要执著它一定是在西。因为这要看不同的参照系而说。你比如天子他定都在长安,周边的诸侯来朝天子,那他们是东、南、西、北来的:从东面来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西面;但是西方边远地区的诸侯,他就说长安是在东面。那长安你能决定它有个方位吗?你很难决定。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法界的中央——首都,去往生的是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菩萨、声闻、天人——都发愿往生。那么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言,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东面,在东边也有微尘数的佛刹,这些东面微尘数佛刹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指称西方极乐世界在西边。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作为一个中央的话,那极乐世界的西面也有微尘数又微尘数的佛刹,那些佛刹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他看来极乐世界就在东面了。那你能说极乐世界方位决定有东还是西的概念吗?它就要看不同的参照系而言。

实际上方位的概念——这种空间的概念,也是我们一种虚幻的感觉——心不相应心法。这是佛在无方位、无时间的法性当中建立时空的参照系,来善巧接引度脱我们而已。就好像四大部洲。我们这个一四天下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还有北俱卢洲。这四洲福报最大的是北俱卢洲,人寿平均一千岁,中间也没有夭折,资生用具都在树枝上、在地面上自然长成。有日、月在须弥山的中央环绕。那环绕的话,这里面就出现它照四大部洲不同的情况了:如果太阳在这个东胜神洲落下来的时候,正好白天就在南赡部洲,西牛货洲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北俱卢洲就是半夜。所以你很难指称方位哪个是一定的。原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就认为这个地球是圆的。之后别人就有一个推论:就好像大海航行到边缘地方,那所有的船和人都会掉下去。但实际上最后发现地球有引力,它不会掉下去。

四大部洲不可能同时都见日光。这些现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另外一种境界了。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光明的世界,是不需要日月的运行。它没有白天、黑夜的交替,也没有春、秋、冬、夏四季的更迭,它完全是光明的世界。它的地面、它的宫殿、它的虚空、它的地底都是珍宝合成的,那珍宝是非常透亮的,都能放光的。不仅依报可以放光,正报也能放光。它全体的是一个光明世界,所以不需要电灯,甚至也不需要日月。它自体就有光。但如何表达一个黑夜和白天的差异呢?——只是往生者的习气。他看到:莲华闭合起来代表是夜晚,莲华绽放就代表白天。只能从这个微细的相上表达昼夜的交替。西方极乐世界实实在在有一个五欲、五尘微妙的生活空间。而且我们徜徉在极乐世界微妙五尘的境界当中,就能够得到极高的审美享受,而且能够破无明,显佛性。所以是一个殊胜的修行道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命就无量无边了。无量无边的寿命,这是阿弥陀佛发的大愿:阿弥陀佛发自己寿命无量愿,也要令一切往生者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纵然是所有的圣人集合起来算往生者寿命有多长,都算不清楚。寿命代表一个人的福报,我们在这个减劫的时代,寿命越来越短,就等于福报越来越低,业障越来越重,烦恼越来越重。如果寿命长,他的福报、智慧、长相都会随之好转。

好,请看下面。“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龙树辩才还拙否,文殊智慧是虚无?主人底事凭居易,公据何人问大苏?寄语聪明宜念佛,阎君应不爱之乎。”

这都是对那个时代对净土法门误解、贬低的一些不正确观点进行驳正。这样的一些说法自古皆然,现在还存在。很多人都说“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妇”,好像他修参禅的、或者止观的、或者持咒的就很高明。一看到念佛,“这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浅法”。现在还有这么一个看法。他不知道这个念佛一法是普摄九法界众生的,愚夫愚妇可以修,但等觉菩萨也不能越出念佛法门之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作为我们念佛行人,听到这些话,你也不要生烦恼。我们自己要肯定自己就是愚夫。我们生在这样的五浊恶世——末法的时代,都是没有智慧的。我们有什么可高明的?!正因为我是一个愚夫,自己的力量很有限,自己修行很难成就,我才会仰靠阿弥陀佛解决我道业成就的问题。我们自认是愚夫,我们谦卑下来。这个净土法门就是要谦卑,我自己不行,才能够去靠阿弥陀佛。如果傲慢的话,眼空四海,我一修行就能得到这个禅定、那个智慧。他自负极高的话,对阿弥陀佛很难产生信心,他觉得没有必要。一般的人都会从自力下手的,“我要修功夫,修功夫”,他不会承认自己是愚夫愚妇的。

所以第二句“得作愚夫亦已夫”,你真正能成为一个愚夫愚妇,就了不起了。大智若愚。孔子也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真的,这句话用在净土法门方面还很贴切。净土法门有两种人最容易契入。第一是上根利智,就是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样的人。他上根利智非常了解,简单之法具有着大智慧,他当下信受。所以净土法门无问自说,就向智慧第一的人说——声闻教里面向智慧第一舍利弗说,在菩萨里面向文殊师利菩萨说。为什么?上根利智当下担荷。这是一种,他能够进入。再就是愚夫愚妇,“我什么都不懂,但是听说阿弥陀佛能够救度我们——大慈大悲,我就靠上你了,拉住你了,抓住不放了”。哎,也能解决问题。信根扎得很稳。这就叫大智若愚。就怕那些上不上、下不下——就是半吊子水,他对这个法门最难信的。他能读点书,能够讲点名相概念,但实际上心地又没有什么大智慧;同时他又不肯降低到愚夫愚妇去自我定位。所以他才常常半吊子水咣当响,往往自我傲慢,目空一切——小慧、狂慧,执理废事。这就是“豁达空”,最后还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头念佛——能够得到往生的利益。所以我们都要以愚夫愚妇自居比较好。清代有位居士——彭绍升居士,应该说在我们人群当中,他属于上根利智。他的家族都是大官员,自己也考取了进士,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很通达。最后在信受了净土法门之后,他说了一句话,就是“从今以后我要到厨房、灶下去做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净土法门你只要老实下来,就能得到利益;如果一天到晚以躁妄心去打妄想,就得不到利益。

好,那这个法门——念佛一法——三根普被,我们来看看那些大祖师们、大菩萨们对净土法门是什么样的态度。龙树菩萨,是古印大乘佛法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甚深哪!他早年没有学佛之前就通达四韦陀,印度宗教、哲学的书籍他都读完了,所以当时就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出家的因缘很奇特。印度有很多法术,他就想学一个什么法术呢?隐身术。当那个会隐身术的人听说龙树带了三个同伴来求隐身术,懂法术的人都不敢跟他称师,觉得:“龙树菩萨智慧太深了,你还要学我这么一个贱法。”但是他又想笼络龙树,就说:“好,这个我可以传给你,但是药方不给你。如果你要用,我每次就给你隐身的药丸,擦在眼睛上别人就看不到了。”他就想留一手,控制住这四个人,这四个人太厉害了。但是龙树菩萨拿到这个药丸回去之后,就能把这个药丸的配方——有七十种配方,包括剂量,一一写出来。第二天告诉那个隐身术的主人,隐身术主人一看都大吃一惊哪!这个太厉害了!龙树菩萨跟三个同伴用这个隐身术干什么事情呢?

就是干那个不好的事情:到皇宫后院的宫女里面去取乐。这个事情就被皇帝发现了,这个是一个大问题了。那当时有一位婆罗门教的——属于国师一样的,就请教他怎么办。那个国师他有一个办法,就在那个出门口布上细沙观察:因为他尽管隐身了,但是他的脚印会印在那里。只要发现脚印,赶紧把门关上,就派几百个勇士从空中挥刀。国王亲自督阵哪。当时这四个人进去之后,真的把门一关,勇士看不到人没关系,他就在空中挥刀。他三个同伴都被砍死了。龙树菩萨还算机灵,就藏在了国王的旁边,刀箭不敢靠近国王啊,这样侥幸逃了。国王亲自督阵,以为就是三个人,就收兵了。

收兵了,龙树就赶紧溜出来,才感觉到苦——欲为苦本,就出家了。他出家,佛教的典籍很快全都读完了。读完了之后他就生起了一念傲慢之心,说:“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教主,创立一个宗教做教主?”因为他太有智慧了,遍读阎浮提所有的经书,一切通达。是大龙菩萨怜悯他,怕他傲慢心生起来会造作恶业,就善巧方便让他到龙宫里面去看佛经。这样打开龙宫的佛经宝藏,龙树菩萨这时候傲慢心下来了:佛经太多了!《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送出来的。有三个本子:大本的《华严》,中本《华严》,只是送了一个小本的《华严》出来——有十万偈。十万偈送出来,阎浮提众生大概还能信受。然后翻译到中国,现在我们的八十一卷《华严经》只有四万五千偈,还不到龙树菩萨诵出来的一半,这量已经是够大了。所以龙树菩萨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辩才无碍,也是菩萨再来。像这样的人他总不是笨拙的人吧?然而龙树菩萨他造论,有一个《十住毗婆沙论》对《华严》的二地进行一个注解,就在这个论里面,在第九品判设一代时教:一个菩萨修行最先关注的,是要得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那获得阿鞞跋致的方法有两条道路,一个是自力修行的难行道,一个是仰靠佛力的易行道。所以等于从另外一个角度对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作了判教:自力的难行道和仰靠佛力的易行道。这判教之后,龙树菩萨以身示范,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楞伽经》释迦牟尼佛给他悬记,以登地——初欢喜地——的身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龙树菩萨也是净土宗的祖师。

好,这是一个,再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代表大乘佛法智慧的表法。有时候你看文殊菩萨的造像,要么拿着一把宝剑,这宝剑不是用来杀人的,是杀烦恼贼的,代表智慧。有时候会拿着一个如意——妙吉祥。你只要有智慧,你就吉祥如意。都是代表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体现在修行法门的选择上,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一个发愿文: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专门有部经,是《文殊菩萨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关于般若系经典,就谈到他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端坐系念法界。念一佛就等于念一切诸佛,就能开发智慧得种种陀罗尼。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给我们表法,给我们做榜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行普贤菩萨也给我们做榜样,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藏海会的四十一位大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的时候,已经证得跟普贤等,与诸佛等;已经是等觉菩萨了,他都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道这些大菩萨们是愚夫愚妇吗?

好,然后在我们本土,我们中国有些大文人、大哲士,他们对净土法门也一往情深。这里提出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写诗写了几千首,跟东林寺很有因缘。据说他往生之后,他所有的诗文原稿都留存在东林寺的藏经楼。当然现在都没有了。然后他被贬到江州做司马,《琵琶行》就是那个时候写的。江州就是九江。他在离东林寺不远的地方结了草房——白居易草堂,它有一副对联:已许虎溪云里卧,不争龙尾道前行。你看他那时候表达一种宗教的情怀:“已许虎溪”,“虎溪”就代表慧远大师,代表念佛法门,说明他当时一往情深要修念佛三昧。然后把世间的功名利禄全都放下,“云里卧”。 “不争龙尾道前行”,古人上朝的时候经过一个龙道,“龙尾”就是他排得还比较后。所以不再在官场上去混迹了,一定要修道。白居易他早年是修道家功夫的,他的归宿是蓬莱仙岛。以后由于病困多年,再就对净土法门的理解,他的信仰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就是要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苏东坡有一首诗就谈到——有两句话: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乐天”就是白居易,他又叫乐天。他不再是蓬莱仙岛的客人了,他要凭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做主人,作菩萨,作佛去了。这就是“主人底事凭居易”的意思。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禅宗很有造诣,然而他与净土宗也有甚深的因缘。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把他母亲遗留下来的那些金银首饰变卖——就做功德,同时画了一张阿弥陀佛的画像。苏东坡在政场上宦海沉浮。由于他心直口快,率性天真,写的诗文可能也得罪了一些大官,所以常常被贬官。他被贬官以后南行,随身带的就是这张阿弥陀佛的画像。有人问:“你怎么带一幅佛像啊?”苏东坡回答:“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说明他也有净土的信仰。但遗憾的是他太聪明了,聪明的人心就比较散乱。据说他临终的时候情况并不是太好。当时他临终的时候,他的学生赶紧请来了一位长老——径山长老——过去。径山长老一去就跟他开示,叫他保持正念,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然而苏东坡可能宗门下的气氛太强了,还在这里搞机锋转语了。他就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无”——就是极乐世界是存在,但指指这心,“但这里着不上力”——说自己的心里着不了力。着不了力就着不了力,好友劝他更须着力,他还加句“着力即差”。你看看,就断气了。就说明他还不是具足真信切愿,还要用宗门下的那个东西再来搞一点什么花样。但是在生死岸边,你搞这些东西都派不上一点用场。那就有可能又随业轮转了,所以据有传闻苏东坡又轮回,到了明代就做袁宏道了。那能做袁宏道——作《西方合论》的,如果是他前身的话,还算幸运,他还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最终还是解决问题了。

所以省庵大师非常恳切的“寄语”,告诉那些聪明的人应该要老实念佛。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切聪明、文功武略、辩才无碍、著作等身,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信愿念佛,感通佛力,才有真实的受用。你不念佛就解决不了问题,到了阎王爷那里,阎王爷是注重德行,注重你是不是有修行,他可不管你是不是“之乎者也”——“阎君应不爱之乎”——就是卖弄那些文才。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