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空海(惟传)法师: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发布时间:2024-06-20 03:02:53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空海(惟传)法师: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二)

主讲人:空海(惟传)法师
地点:中国湖北省章华寺
时间:2005年9月17日
方丈和尚!各位法师、大德,各位新戒戒子们!各位在家居士、护法、菩萨们,大家好!有个邀请,我们大家一起来配合。当我跟大家问候「大家好!」的时候,你们回答「师父好!」或是「法师好!」都可以,然后接下来补充二句:「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不错!不错!我觉得大家配合的相当好,很快就能够回响出这样的磁场。我们再来正式一次,各位把你们的热情喊出来,这是一种信心,也是我们能够自利利他的一种象征,我们的修行不只是为我们自己,我们会更好,也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能够越来越好,对不对?

好!我们再一次,各位法师、各位大德们,大家好!「法师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很好!听到大家把你们的信心流露出来,我们的佛教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充满着蓬勃朝气、充满着希望!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好!今天我们大家共襄盛举,正式要进一步实践解脱道跟菩萨道,「解脱道」就像你要当一位医生来悬壼济世,我们发出这一种愿力,但是这个愿不是空愿,是要实际、具体去做。

所以,实践「解脱道」的过程,就好像说我们发愿要当医生、来悬壼济世,我现在努力读书,当我考上医学院,然后好好把医学院的基础理论学好,具足医学方面的学术基础,再来进一步去见习、进一步去实习,把整个课程完成之后,理论跟学术都结合了,再来下一步就成为具格的医生,就可以真正的落实、实践,行医、悬壼济世,这时候就是真正大行「菩萨道」。

因此,佛法的完整架构是这样,就像医学院的学生到医学院读书,认真脚踏实地实践「解脱道」,好好深入闻、思、修、证。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学识各方面,包括我们的佛学基础、实修实证都具备了,证量有了,就不会误导众生了。这时候,不管你到哪里,很自然都在流露「菩萨道」大慈大悲的精神。所以,真正的「菩萨道」、最上等的「菩萨道」,它是跟「解脱道」完整结合,「解脱道」绝对不是自私自利的。

如果你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汉」心态,就没办法真正修行有成,因为你是自私自利,我们的心胸、心量就没有打开。如果没有打开心胸、心量,没办法真正来到「明心见性」,没办法真正的见法,没办法有成。所以,在我们要大行「菩萨道」之前,就像佛陀一样,「佛道无上誓愿成」,对我们自己期许、勉励,发愿只要我们修行有成,随时都愿意回馈这世间,随时都愿意实践「菩萨道」,相信各位都具备这一种实践「菩萨道」的愿力,而空海回馈给大家的就是能够更落实、更扎实把「解脱道」的基础打好,将来你们就是佛门的龙象啊!大家真的就是「为法作见证」、「荷担如来家业」!那不是用口号,而是实际做出来、实际的做到。

我们继续跟大家分享「解脱道的实践」。昨天有讲到我们每个人都身怀无限量、无价的宝藏,那是无穷尽的宝藏,每个人都一样,我们跟诸佛菩萨都完全平等,只是诸佛菩萨他们发现到了藏在哪里,找回来了!找回到我们那本自具足的潜能,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宝藏。当他们找到之后,很自然就会把这些跟众生分享,回馈普渡众生。

在苦海中的众生,就是因为你遗失掉了,却又不知道放在哪里?不知道藏在哪里?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到处去找寻。今天空海就向大家讲述很重要的核心,为什幺一般众生生生世世在寻寻觅觅,却还没有找到?很重要的关键有二点,第一、因为众生习惯眼睛向哪里看?眼睛向外看。我们的心常常是向外一直寻寻觅觅,一直去找寻。嘴巴讲要修行,但是一看到别人脸上的一点黑,就在谈论、评论别人的脸黑,我们的眼睛常常向外在看,看别人的是是非非,看别人对不对,看别人对错、是非、好坏…,像这样我们的眼睛向外在看,或是向外去找,你是找不到的,因为那个宝不是藏在外面,这个宝藏在哪里?是藏在我们的心灵深层里面。所以,如果你向外寻觅,不管再经过三大阿僧只劫,还是找不到啊!经过一百亿年的寻寻觅觅,还是找不到啊!因为那个宝不是藏在外面。

所以,首先是我们习性的反应问题,为什幺没有找到?因为我们的习性总是向外找寻,这是一个习惯、惯性运作的问题。「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跟「世间法」是180度相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出世间法」的解脱道跟「世间法」的思惟角度是180度相反。如果你带着世间的思惟角度向外寻觅,因为那个惯性问题就是向外,在苦海里面浮浮沈沈,在苦海里面寻寻觅觅,你没回到内心世界来找寻,不管再经过几百世的寻觅,你还是找不到!

所以,今天回馈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把我们过去那一种惯性向外看、向外寻觅,看别人是是非非,向外去找寻的那一种惯性,把它做180度的大反转,回来向我们的内心开始净化、开始寻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大扭转,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这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最大的分水岭,这是苦海浮沈与迈向解脱、成佛之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如果这个惯性思惟、这个习性,大家没有扭转过来,真的会浪费掉我们很多的生命,当你掌握这个原则之后,很快!你很快就可以找到这个宝。

如果我们的观念方向错误了,你要找到那些宝,一百亿年都不一定能够找得到。如果我们的观念方向正确了,知见也正确了,佛陀就告诉我们:要迈向究竟解脱,要找到这无上无价之宝,要多久?不待时节因缘!

只要你有心来找,就很快的、很快的。中国的禅宗最勇猛,它的核心就在这里,如果观念方向知见正确,你很快的切入,很快就可以找到那无价之宝。我今天不是专门在弘扬禅宗,但是今天中国的禅宗衰没了,很可惜!因为中国的禅宗保留了佛法的精髓核心,把佛法那一种活生生,没办法用语言、用文字叙述的核心,禅宗把它保留下来,禅宗把它继承下来。

因为真正那个心灵,那个活生生的灵魂,是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记录的。举例来讲,我们前面有摆放玫瑰花、百合花…,大家比较熟悉的,像玫瑰花或是玉兰花,但是以玉兰花的香味,你能够用语言文字做精准的诠释出来吗?你可以描绘玉兰花的形状,现在比较精准的,可以把它拍摄影片下来,让大家看到玉兰花的实际情况,但是你这影片所拍摄下来里面,玉兰花的香味能不能拍得下来?还是拍不下来的!这个录相带、录影带,已经比文字更精准的接近实相了,虽然你很精准的可以接近这个实相,但还不是实相本身,因为你从录相带里面,还是闻不到玉兰花本身的香味。如果那个香味你不曾闻过,总使我再怎幺跟你讲,你还是模糊的、抽象的。

以玉兰花的香味而言,纵使我拿再多的相片让你看,跟你讲说这就是玉兰花,但是没有实际东西让你鼻闻,还是闻不到实际的香味,纵使我讲得口沫横飞,拿再多的经典跟你诠释玉兰花的香味,你还是模模糊糊的。禅宗的精髓就在告诉你,纵使讲再多的语言文字,引用再多的经典,都不如我拈一朵花、拿一朵花,让大家流传去亲自闻闻看。当你一闻,当下心灵就进一步心领神会;这一闻,闻到实际的香味,闻到花的灵魂,这是「言语道断」,还需要用再多的语言,文字、名相来形容吗?那是不可言传的,你展现流露出来的,就是一种会心的微笑啊!这就是「拈花微笑」的深义,讲再多的语言、讲再多的文字,不如让你亲证到那个实相,那个不可言说的心灵,那个灵魂、精髓,让你亲证去品尝到、体证到,你就知道「喔!原来就是这样!」。

现在讲的这些都是重点,如果你真的能够去体会到,就能够学到禅宗的精髓。空海真的是不忍心看到禅宗今天这幺样一个衰没情况,相信以后禅宗会在我们这一代大家的「为法作见证」之下,它又会大放光芒,因为禅宗有把佛法的真精髓核心,实践出来、展现出来。

为什幺我们不容易找到宝呢?除了刚才讲出我们的惯性、习性问题之外,再来就是我们一般众生的心,充满着污垢,充满着凹凹凸凸。禅宗强调要来到「明心」,就能够看到真理实相,看到你遗失掉的那些法宝藏在哪里。所以,为什幺要「明心」呢?我们佛教有一句总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诲-「是诸佛教」。很多人把佛跟教变成一个名词-佛教,宗教的这个「佛教」,事实上这样是错误的,不是说这个叫做「佛教」,而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诸佛他们教导我们的很重要核心。
为什幺要「自净其意」呢?现在用一面镜子作比喻,如果我们大家在照镜子,这一面镜子是很平整、很清,是不是照见什幺东西,就能够如实的映现这东西的实相?如果这一面镜子,它是充满着灰尘污垢,这一面镜子能不能如实照出来?没办法!如果这一面镜子,它是凹凹凸凸的,大家有没有照过那一种凹凸镜、哈哈镜?一般的天文馆都会有,我在台湾一样曾经到天文馆去照“哈哈镜”,有的百货公司里面喜欢搞笑的,它一样会设置一些“哈哈镜”,当你走过镜头前面,整个的人身、身像都会变形失真,它是故意要搞笑的,有的让你变成像竹竿一样很瘦长,有的让你变成“矮肥短”,非常的短胖。

如果一面镜子不是又平、又明的,它所照出来的东西,有没有办法如实照?没办法!它会扭曲实相,到这里可以理解到?我们现在要解析到比较深的层面,让大家好好去体会。如果能够有所体会到,就能够扣住修行的核心要领,虽然我们的心是无形无相,但是我们的心就像是一面镜子,如果是凹凹凸凸的,就是透过这一面凹凸的心镜在看这个世间。

另外,再从有形的眼镜来比喻。如果我是戴墨色的太阳眼镜,看出去的是什幺样的世界?是墨色、黑色的!如果我的眼镜镜片是红色的,看出去的世界是什幺颜色?红色!如果眼镜的镜片是黄色,看出去的世界就变成是黄色;我的眼镜镜片是蓝色,看出去的世界就变成蓝色。实际我们这些花,难道都是蓝色吗?不是!是因为我们戴着染色的眼镜在看这个世间,也就是戴着有“污染”的镜片在看这个世间。所以,我们以为「喔!这个世间就是这样!」有的人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不是这样!是你的心没有如实观啦!

所以,我们戴着什幺样颜色的眼镜,你看出去的世间,所看到的跟实相是有很大的落差。你把这个有形的眼镜,变成我们无形的这个心镜,这一面心的镜子,如果你的人生往悲观的方面去取角,就是带着一个悲观的心镜在看这个世间,于是你看什幺事情,都会觉得不顺意、不合我意,看这个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如果你戴着一个狭窄的镜片在看,看出来的人都变成扁扁的、瘦瘦的、高高的、窄窄的,看别人的脸都变成凹凸形的,所以你看别人都不顺眼。

但是众生不容易看到,这是我们本身“心镜”出问题,我们这一面心的镜子出问题,众生不能看到,这就是「世间思惟」。如果戴着一个凹凹凸凸的镜片在看这个世间,我们把别人扭曲了,我们把别人变形了,但是如果你没有觉察到,总认为错是别人,别人不对、别不人好。

所以,我们的身、口、意,常常向外去攀缘,也常常在造「无明」的业,就是「造业」,我们总认为别人不对、境界不好,没有看到是我们本身镜片出问题,结果有没有办法能够让我们自己的心,恢复又清、又明、又平呢?如果我们的心,总是向外在看、在怪别人,没有看到自己心镜的凹凸,就没有回来如实净化我们自己,于是就变成在「世间法」里面打滚,这就是世间的思惟、世间的取向、世间的走向,总是在看别人的脸黑,看别人的是非,像这样都是没完没了的,在苦海里面浮浮沈沈,世间的冲突主因都在这里。

一般人都是在看别人不对,总是在看别人“脸黑”,很少回来看到: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在我们自己。为什幺我们找不到真正的心灵宝藏呢?找不到无穷的宝藏呢?就是这二点。刚才讲过第一点是我们惯性、习性向外看,当你把它扭转回来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第二就是我们的这个心镜,含有很多的污垢跟凹凹凸凸,你现在知道「喔!现在宝在我们身心里面。

好!我要回来看、回来找啊!」问题是,如果这个镜子充满了污垢、充满了凹凸,你有办法清楚的看到吗?没办法!这一面镜子就算说它比较清楚了、清明了,如果这个镜子还是凹凹凸凸,你有办法对焦?有办法很清楚的看到吗?还是没办法!

所以,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我们要回来反观、向内找寻。再来,修行的重点核心,就在于好好净化我们的身、口、意。真正的修行人,他一定是回来向内净化我们自己,内观、内省,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明、越宁静。有了污垢,我们就把它抹清;有凹凸不平的,我们慢慢、渐渐让它平稳、平静、宁静下来。诸佛菩萨只能够告诉我们方法、告诉我们方向,这个工夫必须要透过大家实际一步一脚印去做,只要方向观念正确了,一天一天的下工夫,自然水到渠成。

当你具足了闻思方向正确之后,脚踏实地去做,你不求解脱,也自然会解脱啦!就像说这个母鸡很脚踏实地在孵那些蛋,你不求那些小鸡孵出来,自然因缘成熟、因缘到了的时候,那些小鸡就会孵出来了,就是水到渠成。这些工夫呢?别人只能够告诉我们方法,都要我们自己去修、去做,马虎不得!

刚才所跟大家分享的这些,都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很希望大家在这一次三坛大戒期间,除了很多法师他们慈悲的教导,包括一些课程大家尽量的学习、尽量的挖宝之外,我们也很希望大家真的能够掌握住修行的核心,而且越来越清楚。离开戒坛之后,大家对修行越清楚,而且越有信心,让大家感觉获益很多,比一般的三坛大戒,又能够有更多的受益,这是由衷的祝福大家!

十四、第十一章 四食

第卅五片B面开始是第十一章四种食物的「四食」。如果不了解这四种食物的「四食」,我们生生世世在食物链里面吃跟被吃,都不知道啊!哪四种食物?第一种叫做「粗抟食」;第二种叫做「触食」;第三种叫做「意思食」,是我们的意思、主宰欲;第四种叫做「识食」。

四种食物中,一般人大部份比较容易了解的,就只有每天吃三餐、吃东西。我们很容易看到看到非洲的野生动物,狮子或是花豹在捕捉那些羚羊,看到狮子在吃羚羊,蛇在捕捉青蛙、在吃跟被吃,这个层面大家比较容易看到,叫做「粗抟食」的成份,这只是食物链里面的第一种而已。我很佩服释迦牟尼,我很佩服佛陀,他把宇宙的食物链解析得非常精辟。「粗抟食」是三餐吃的食物,这只是初步而已。当然我们现在佛门,尤其是汉传地区的佛教,都是以素食为主;一般社会人士大部份还是吃荤的比较多。

当你有吃,就有被吃。你要吃东西,就一定有被吃的,有吃就有被吃。我们现在从比较初浅、大家可以理解的角度解析,假如这边是代表非洲凶猛的狮子,然后另一边是代表羚羊,当狮子捕捉到羚羊,这时候狮子代表吃到东西一方,羚羊是代表被吃,狮子牠得到食物,这时候牠的心境是苦?还是乐?

牠是快乐的,因为「喔!我吃到东西了」所以,当你吃到东西的时候,就会展现快乐,羚羊牠现在当下是被吃,对羚羊而言牠是怎样感受?非常痛苦!

当你能够吃到东西,就像说你的欲贪能够实践,你就快乐啊!而且进一步会贪得无餍,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贪、瞋、痴的「贪」。为什幺会起瞋呢?有二种情况:你想吃,但是吃不到;或是被吃了,逃不掉、被吃了!这时候你会痛苦、会起瞋。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在历缘对镜中,每天容易展现的。一般众生的快乐,是来自于他得到很多,他“捕捉”到很多,他吃到很多东西;一般众生会痛苦,往往是因为被吃、被K了,得不到他所要的。

当你今天听闻了之后,去反观、反省看看,你去思惟看看,到今天以前的,都可以去过滤看看,以前非常痛苦的那一幕,是不是因为你被吃的那一种情况?以前你很快乐的那一幕,是不是你吃到很多、得到很多的那一幕?当你的人生经验历练越多,就能体会「喔!原来是这样!」我们现在逐渐要深入解析,从食物的「吃」,进一步是「触食」,这是那一种感官、感受,现在我们比较没时间解析,就直接跳到第三种「意思食」,因为这是大家日常最容易犯的问题,最容易犯的就是第三种「意思食」。

什幺叫「意思食」呢?就是我的意思就是要这样,充满着很多的主宰欲,尤其如果有结过婚或是为人父母的。有结过婚的人,先生想要主宰太太,为人太太的也想要主宰先生,「你是我的太太,你就应该、应该怎幺样…,应该三从四德…」就是有大男人主义的「意思食」在里面。如果当太太的,她所展现出来的,符合先生的「意思食」,三从四德的标准,先生就认为她是好太太,因为符合他的意思。

如果当太太的展现出来,不符合先生的预设立场、意思,先生就认为这个太太没有随顺,不是个好太太,之间就会常常在吵架。当太太的也是一样,会要求先生说「你是我的先生,你应该怎幺样、应该怎幺样…」这都贯穿在每天的历缘对境中,但是你在「意思食」的展现,都不知道、不容易觉察到,于是你就会痛苦,因为对方展现出来的,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欲求,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期待,我们就会失望、会痛苦。如果对方展现出来的,符合我们内心的欲求,我们就会高兴、就会快乐。为人父母的对儿女、对子女,也是这样!

不要想说我们现在是出家众,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应该没有这些问题…。大家记得一句话:表象不同、本质相同。你跟一切众生的接触,跟所有人、事、物的接触,绝大多数的冲突,绝大多数的不愉快境界,往往都是因为「意思食」的冲突,这是很重要的关键,我们现在就是帮助大家去挖到佛法里面很深的宝藏。如果我们没有了解原来这是世间「意思食」的冲突,一方面想吃,另一方面也想吃,是吃与被吃之间起了冲突,于是很多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都是这样出来的。

如果大家能够听得进这些,就会知道原来苦海的形成原因在哪里啊?!人我是非、冲突不断,原来在哪里啊?!

「出世间法」的修行,就是清清楚楚去看到这个食物链,然后从中跳脱出来,就是出离「六道」,而不是变成什幺东西都不要吃。我们三餐的饮食还是照常吃,有的吃一餐、有的吃二餐,也就是饮食、粗抟食,我们还是照常吃,但是这时候的吃,跟以前处在无明情况之下,那一种吃的品质就不一样。以前是充满着欲贪在吃或是抱怨在吃,等有一天你去看到这个食物链之后,接下来以后的吃,你会是一种感恩心在吃。

同样吃一餐饭,你有感恩的心在吃,有惭愧心在吃,就会身、心越来越柔软,人我是非的冲突,都会大大的改进、大大的改善。如果对「意思食」没有了解,常常在吃跟被吃的世界里面,追啊!追啊!或是逃啊!逃啊!就是没完没了,在滚滚红尘浮浮沈沈。当你了悟这些实相之后,心境就会提升、升华上来,来到跟一切众生和平共处,跳脱那些吃与被吃的轮回。

如果你能够看到「意思食」的层面,再来就可以进一步深层去看到「识食」,那是很深层、很幽微的。如果这一关没有清楚看到,就没办法断除深层的「我慢」,因此这一关一定要清楚的照见。但是你要清楚照见到「识食」的运作,一定要透过「四念处」的修行方法,或是来到禅宗所讲的「明心」阶段,才有办法清楚看到我们心灵的深层是怎幺样在运作。当你有看到心灵深层的「自我」如何在运作?怎幺样在颠倒梦想?才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

当你看到深层心灵的颠倒梦想,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当你清楚看到深层的心灵如何在运作,也能够清楚看到众生是如何在运作,怎幺样在颠倒梦想。当你清楚照见自己,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知彼啊!你没有清楚先照清自己的实相是怎幺样,没有清楚看到自己的颠倒梦想,没清楚看到自己错误的运作,你没办法清楚看到众生的。

所以,你能够自知自明,就能够知彼,所谓「知己知彼」就百战百胜。当然,我们不是要去跟人家战争,而是你能够「知己知彼」,就能够帮助众生出离苦海。

十五、第十二章 受相应

关于「受相应」方面,也许大家只把它当作佛教里所谈到的一些「受」,诸如苦受、乐受、苦不乐受。但是,感受是属于前面的「触食」,触食的范围比较多,是我们的感官跟外境的一种接触。我们的「六根」跟外境的接触,然后所引起的感受,如果没有好好走上解脱道,没有好好的修行,一般众生、一般世间人就会:当我遇到「乐受」,让你产生快乐的觉受,就会起更多的欲贪;如果接触到「苦受」,就会起瞋心。佛教讲三毒-贪、瞋、痴,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是怎幺来的,跟「触受」的关系都非常大。所以,当你了解原因,就好办了!当你了解病因,就好解决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