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一

发布时间:2024-08-05 03:02:18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一

趣品《圆觉经》 之十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经过了前面的一系列观察修行,咱已经开悟了清净觉性。并且,通过进一步观察身心如幻,在幻化尘垢消融之际,咱呢?契入了如幻三昧,清净觉相得以显发。

此时,咱以清净觉性观照清净觉相,自性照自相,像啥呢?世尊如此开示到:

“各位善男子!如此修行而开悟的众生,他的圆觉净性像啥呢?就好比呀,一颗清净光明的摩尼如意宝珠,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当它与五颜六色相互映照的时候,就会显现出所对应的颜色。这和镜子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呀。”

“可是呢?那些愚痴的人们,见到了这种景象以后,却执着地认为,摩尼宝珠确实是五颜六色的。”

在这里,世尊用摩尼宝珠,比喻圆觉净性;用映现五色,比喻幻现身心相貌;用愚痴者比喻着相凡夫;用摩尼实有五色,比喻凡夫以为圆觉净性确实是某个样子的。所以,世尊说道: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接着上文的比喻,世尊继续讲解如幻三昧当中,圆觉净性的情形:

“各位善男子!圆觉净性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本来无相。当它显现在身心境界当中的时候,就会随顺着各类因缘,而应现出各种身心境界,以及种种相貌。”

“可是呢?那些愚痴的人们,却认为圆觉净性,确实具有这样的身心相貌,认为它就是某个样子的!所以啊,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远离幻化。”

“因此呢,我告诉大家,所有的身心相貌,都是幻化的尘垢。对于那些,正在离开幻化尘垢的人,把他们叫做菩萨。”

“当幻化尘垢消尽了以后,一切对待也就灭除了。此时,唯一绝待法界,不生不灭。同时呢,也就没有了相对于尘垢,而树立的清净心,也没有了可以叫做菩萨的人。”

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是,也有它的不周全之处。哎,咱必须要明白。啥不周全之处呢?

——您看,清净摩尼宝珠,它需要对应着外界的五颜六色,才能够映现出色相。这和镜子一个道理,外面没东西,它就没法映现出景象。

但是,圆觉净性是不同的。它固然可以随顺着各类因缘,而应现出各种身心境界,以及种种相貌。但是,问题在于,无论是各类因缘,还是各种身心境界,以及种种相貌,等等,这一切,就是圆觉净性本身,本来就是它化现的呀!

哎,这就叫做自性缘自相,自性现自相,自性观自相。但是,一切自相都是虚妄的,都是幻化尘垢,自性本无相。甚至于,本来也没有名字,暂时把它叫做圆觉净性而已啊!

所以,幻化灭尽之后呢,也就没有一个非幻的清净心可以确立,也没有谁可以被称为菩萨了,一切都圆融圆满了。

——如此妙境,实在是不可思议呀!

哎,修行到了如此地步,您哪,也就亲证了如幻三昧。对应于大乘经典当中菩萨的位次呢,依照《起信论》,它是马鸣菩萨依据百部大乘经典所造,完全可信啊!按照马鸣菩萨所说,您所证的如幻三昧,大约类同于真如三昧,正是十住当中,初住位菩萨的境界呀!

从此,您成长为了真正的菩萨,心已离相,具足真实菩提心,也叫做胜义菩提心,所以呢?被称之为“初发心住”,哎,最初发起真实菩提心,并开始安住法性呀!从这里起步,菩萨才能够开始了解并修证法身。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菩萨们,被合称为三贤位,已经超越凡夫境界,得到了菩萨三不退功德当中的“位不退”,也就是不会再退入凡夫位当中啊!

初住位的菩萨非常了不起,其功德详见各部大乘经典,如《华严经》等等。粗略说来,初住菩萨已经开始安住法性,可以住持佛法,普利人天,也被尊称为“佛子”,或者是“法王子”。嘿嘿,您听着耳熟吧?是啊,文殊菩萨,也叫做法王子呀!从此啊,您就和文殊、普贤同一类啦!您哪,没事儿偷着乐吧!自豪哇。

——哎,自豪归自豪,法乐归法乐,这修行啊,绝不可得少而足。初住,也包括所有三贤位的菩萨们,已经初步成就了如幻三昧,进一步该咋修行呢?咱继续聆听世尊的深妙开示: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这是有关如幻三昧的,进一步实修,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啊!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这样修行的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在如幻三昧当中,由于消灭了幻化尘垢,证得一切身心境界,都是种种幻化影像的缘故,这时,便得到了超越方位的无边清净,乃至于,连无边无际的虚空,都是由圆觉净性所显现的呀。”

哎,这段经文,世尊告诉咱们,即使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咱哪,也是可以证得如幻三昧的,可以证得‘诸幻灭影像’之不思议境界的。

——这,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开悟自性,而获得了初步的证量。因此,咱哪,应该对自己的修行充满信心才对呀!

所谓的‘无方清净’,就是超越了方位和尺度的,无边无际的清净。啥叫清净呢?

——嘿嘿,就是不再挂心哪!您哪,不牵挂啥,啥就清净。而不是说,非要它变没有了,才叫做清净呀!

——反过来呢?啥叫染污呢?哎,您牵挂啥,啥就是染污,啥就是污垢啊!所以说,万法唯心哪。

关于‘无边虚空觉所显发’,其中有着很深奥的法义,哎,那就是说呀,无边虚空,本来就在咱的清净觉性当中;咱的清净觉性,比无边虚空更为广阔呀!

所以说,啥叫做菩萨的心量呢?哎,‘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啊!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凡夫修行人,咱呢?却必须要发起广大菩萨心,要把心发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哎,只有这样,以此发心为因,将来呀,咱才能够成就比虚空更为博大的如幻三昧呀!才能够实证比虚空更为广阔的清净法身呀!

——因此,发菩提心,也是一种无比甚深的方便法门。其中深意,您哪,请务必仔细体会。哎,自有受益。

类似的法义,在《楞严经》第六卷当中,文殊菩萨也用偈语表述过:“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您看看,虚空在您的大觉悟海洋当中,就如同一个小水泡哇!无数的生死国土呢?都在这个小水泡里面得以建立呀。

——如此之法,甚为稀奇呀!咱哪,慢慢学吧。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哎,当咱在如幻三昧之中,证得比虚空更为广大的圆觉净性之时,咱再来观察法界当中的一切,是啥样子呢?世尊继续开示到:

“此人证得清净觉性圆满光明,无边无际的缘故,正显明了心的清净;心清净的缘故,则心所发起的见、闻、觉、知之见尘清净;见尘清净的缘故,则能发见尘的眼根清净;眼根清净的缘故,则所发起的眼识清净;眼识与耳识相通,一同清净的缘故,则识所发起的见、闻、觉、知之闻尘清净;闻尘清净的缘故,则能发起闻尘的耳根清净;耳根清净的缘故,则所发起的耳识清净;耳识与鼻识相通,一同清净的缘故,则识所发起的见、闻、觉、知之觉尘清净。等等,以此类推,乃至于可以实证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清净的。”

这段经文,显发了六根清净的境界,它也正是初步的“圆照清净觉相”,哎,可以开始学习照破无明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这里的“见尘”、“闻尘”和“觉尘”等,不是指的六尘,而是指的见、闻、觉、知,这四种虚妄的知觉能力。它们呢?其实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哎,也叫做“我见”呀!而第八识的“相分”呢?就是所谓的“我相”。在《金刚经》等等经典当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两个名词。它们,也是一种幻化尘垢啊!所以叫做“见尘”、“闻尘”、“觉尘”和“知尘”。

第二、咱的六根虽然看起来是分立的,不过,咱的六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这六识呢,却是没有办法分开的,哎,它就是咱的第六意识心呀!无论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身体接触还是意根进行思维,都是第六意识在识别和分析呀!

所以,“眼识清净”与“耳识清净”相通,乃至于,六识清净都相通啊!

在观修了六根清净和六识清净以后,相应地,六尘自然也是清净的: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所以,世尊继续为咱开示如幻三昧的实修:

“各位善男子!六根清净,所以眼根就清净的缘故,则眼根所对应的色尘清净;色尘清净的缘故,同样的道理:由于六根清净,所以耳根就清净的缘故,则耳根所对应的声尘也清净。以此类推,可以证得香尘、味尘、触尘和法尘,也都是清净的。”

哎,从六根清净,到六尘清净,并不难观察,无需多说啦!下面,六尘和四大密切相关,所以: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关于如幻三昧的实修,世尊继续说道:

“各位善男子!在证得六尘清净以后,应当知道,所谓六尘,就是由四大组成的,因此,六尘清净的缘故,则地大清净;地大清净的缘故,同样的道理,可以由六尘清净,推证出水大清净;乃至于,推证出火大清净和风大清净,道理都是一样的。”

哎,关于六尘的内容,前五尘:色、声、香、味、触,毫无疑问,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那么法尘呢?您哪,应当知道,所谓的法尘,其实就是前五尘,落谢在内心的影子呀!所以,法尘是由前五尘组成的,间接地,它也就是由四大所组成的呀!

好,咱进一步来看看,在如幻三昧当中,清净到底有多么地广大: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世尊继续说道:

“各位善男子!证得了地、水、火、风四大清净的缘故,那么,六根和六尘所组成的十二处,也就随之清净了;六根、六尘和六识所组成的十八界,也就随之清净了;乃至于,它们共同所组成的三界二十五有,也就是清净的了。”

哎,这里有三个名词,需要解释:

(1)十二处:六根和六尘的合称,所谓的处,是从所在立名。即: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和意处,加上: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和法处。它们,都是由四大组成的。

(2)十八界:六根、六尘和六识的合称,所谓的界,是从范畴立名。即: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和意界,加上: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和法界,再加上: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和意识界。它们,也都是由四大组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个“法界”,这个名词呢,咱总见到,因为呀,它无所不包,可以涵盖全部的十八界,乃至于十二处和四大,等等。

——为啥呢?您看,这个“法界”,也就是“法尘界”,法尘当中,既包括一切色法,比如前五尘和四大;也包含一切心法,比如名词、名相、概念、理论、知识、思想、情绪、心境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实际上,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在其中啦。

当然,佛教里面还有一个“法界”,和这个“法尘界”不是同一个词,它更为常用,其本义是指真如实际、实相理体。哎,这个法界就更为广阔了,是佛教里面涵盖范围最大的一个名词,无所不包,超越了世界和宇宙,因为,后面两个词,忽视了心法。

就其内涵来说,这两个“法界”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它们也常常被混用。

(3)二十五有:所谓的二十五有,也就是三界六道的合称,其中包括: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和阿修罗(有时也被算作善道);人间四大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东胜神州和西牛货州;欲界六重天: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色界四禅天: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净地;色界还有单列出来的三重天:大梵天、无想天和净居天;无色界四重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相非非想处。

——以上是一切世间法清净,以下,再来观察实证出世间法之清净:

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世尊如此开示到:

“四大和十八界等等,都清净的缘故,那么,由它们所组成的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和佛十八不共法,以及声闻乘的三十七道品,等等,都是清净的。同样的道理,乃至于菩萨的八万四千陀罗尼法门,以及一切妙法,都是清净的。”

哎,这里有几个名词,需要解释:

(1)十力:指佛陀的十种道力,即:1处非处力;2业智力;3定力;4根力;5欲力;6性力;7至处道力;8宿命力;9天眼力;10漏尽力。

(2)四无所畏:指佛陀的四种无畏功德,即:1一切智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苦道无所畏。

(3)四无碍智:指佛陀的四种无碍智慧,即:1法无碍智;2义无碍智;3辞无碍智;4乐说无碍智。

(4)佛十八不共法:指佛陀的十八种超越菩萨和二乘的殊胜功德,即:1身无过失;2语无过失;3意无过失;4无异想心;5无不定心;6无不知已舍;7欲无灭;8精进无灭;9念无灭;10慧无灭;11解脱无灭;12解脱知见无灭;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智慧知过去世无碍;17智慧知未来世无碍;18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5)三十七道品:指声闻乘和缘觉乘当中,相应的三十七种助道修行,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

(6)八万四千陀罗尼法门:也叫做“八万四千法门”,泛指菩萨所修行的一切大总持法门。其中,八万四千,在古代印度,通常并不是指准确数字,而是指非常多,多得数不清的意思。

显然,这里包含了一切佛法,无论是佛乘、菩萨乘还是声闻、缘觉二乘。这些教法和修行,也都离不开四大和十八界,所以,在如幻三昧当中,如实观察,它们也都是清净的。

——以上是一切出世间法清净。

如上文,世尊引导咱在如幻三昧当中观察,结果呢?一切世间法和一切出世间法都清净。哎,深达如幻,心无染污,一切本来就清净啊!心若执着,佛法也难清净也。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在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都清净的基础上,毫无疑问,您的身体,乃至于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圆满清净的呀!

所以,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在如幻三昧当中如此观察,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清净,因此,它们本来就是圆觉实相。一切都是圆觉实相,一切都清净的缘故,则一个众生的色身清净;一个众生的色身清净的缘故,则多个众生的色身清净;多个众生的色身清净的缘故,以此类推,乃至于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都是圆觉清净的。”

哎,这段经文不难,实际上,从前面的四大清净和十八界清净,直接就可以推证出一切众生的色身清净。不过,经过这样的全面观察,世尊是在告诉咱们,整个法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圆觉实相,那么,也就都是佛陀和咱们共同的圆满法身呀!

如此观察,不光一切众生的色身清净,一切世界也都是圆觉清净的。世尊继续说道: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在一切法都清净的基础上,世尊引导咱继续观察:

“各位善男子!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清净的缘故,就意味着这一整个世界清净。这一个世界清净的缘故,则很多个世界清净;很多个世界清净的缘故,以此类推,乃至于穷尽整个十方虚空,圆满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世,其中的一切一切,都是究竟平等,都是清净而如如不动的呀。”

哎,这就叫做禅修,也就是所谓的思维修。即便是在如幻三昧这样深奥的禅境里面,思维观察修行,也是必不可少的呀!

——因此,有些人禅坐,坐在那里啥都不想,哎,那不是佛法,那是外道法门。就算有朝一日得个无念境界,也不过是投生外道天——无想天的因缘罢了。

是的,佛法提倡无心,提倡无分别,提倡如如不动,等等。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啥都不想,而是说呢?要正念分明,所谓“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是也。在端正的分别当中,丝毫也不流连于分别的内容,犹如飞鸟掠过虚空一般,也犹如手指在水面作画一般,随即分别,随即消融,只是明明了了,没有任何心念境界可以遗留。到这里,还有啥呢!所以叫做无心呀!所以也叫做一真如心呀!

——这样的思维修行,连分别都不可得,那些所谓的执着,以及不良情绪等等,又咋会产生呢!

——真要修行到这地步,大约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一行三昧了。在《起信论》上,马鸣菩萨把它叫做真如三昧。在咱这《圆觉经》里面呢?就是如幻三昧呀。哎,异曲同工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呢,跟随着世尊的引导,慢慢思维观察,将来,这如幻三昧,咱大家都有份哪!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在一切法清净,一切众生清净,一切世界都清净的基础上,世尊呢,继续引导咱进行如幻三昧的思维观察,逐步深入呀: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十方虚空清净平等,如如不动的缘故,正显示了自己觉性的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啊!地、水、火、风四大清净平等,如如不动的缘故,正显示了自己觉性的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啊!如此类推,乃至于八万四千陀罗尼法门清净平等,如如不动的缘故,正显示了自己觉性的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啊!”

为什么呢?因为呀,当您在如幻三昧当中,观察到十方虚空清净平等,如如不动的时候,恰恰反衬出了您的当下心境,也就是您觉性的样子呀!

——您看,假如您的觉性很狭小,那么,它又怎么可能观察到广大的十方虚空呢?假如您的觉性不是清净平等的,那么,它又怎么可能观察到十方虚空是清净平等的呢?假如您的觉性不是如如不动的,那么,它又怎么可能观察到十方虚空是如如不动的呢?

这个道理可不简单哪!您是否能够回光返照,是否能够借境明心,是否能够离开境界的束缚,是否能够开悟自己的觉性,全在这儿啦!

哎,《楞严经》第四卷上有一句话,叫做:“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确实不好理解。曾经有一位禅师啊,他就是想不明白这句话,这咋可能呢?所以,他呀,就把这句经文揣在心里头,带着这个疑问,慢慢儿参。

——哎,这最值得大家学习了,少问,多参!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宏伟的寺院,无意中,抬眼一看,从自己眼睫毛的缝隙里,看到了好壮丽的一座道场。哇!这就是“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呀!

——在一刹那间,禅师明白了,不仅明白了这句经文,也借境观心,反照到了自己的觉性,他,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开悟了。

好,下面,世尊继续带领咱观修如幻三昧: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当咱在如幻三昧当中,观察到了自己的觉性,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充满整个虚空,遍满无边法界的时候,咱呢?即将实证法身了,无穷妙用也即将开启。

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随着你们深入如幻三昧,已经实证了觉性遍满法界,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圆满而无边无际的缘故,就会知道啊,自己的六根是遍满法界的;六根遍满法界的缘故,就会知道啊,六根所缘的六尘,是遍满法界的;六尘遍满法界的缘故,就会知道啊,组成六尘的地、水、火、风四大,是遍满法界的;像这样观察实证,乃至于,就会知道,菩萨的一切大总持法门,也是遍满法界的。

——咱的六根是从哪里来的呢?

嘿嘿,咱的见闻觉知,乃至于六根,都来自于咱的觉知性,也就是觉性呀!哎,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上就说得很清楚:“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呀!这个“一精明”,就是咱的觉性,“六和合”呢?就是咱的六根呀!

所以,当咱在如幻三昧当中,实证到了,觉性遍满虚空,乃至于遍满整个法界的缘故,那也就意味着,咱的六根,是遍满虚空,遍满整个法界的呀!

——哎呀,这太奇妙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意味着,咱将会具有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妙用呀!

真到了这时候,举个例子,您的眼根是遍满法界的,于是呢?您就可以从任何地方来观察任何事物。哎,比如说,您就用您那遍满法界的眼根,从太空里面,看看咱这个地球,嘿嘿,那就好像一个椭圆形的果子呀!

哎,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当初就是这样观察咱这个娑婆世界的呀!所谓神通,都是从这儿来的呀!都是觉性的妙用,咱本来具足呀。

各位兄弟姐妹,如此学习这部不可思议的《圆觉经》,咱哪,首先要发起广大菩萨愿,但愿大家都能够如实证得如幻三昧,进一步,都能够如实证得清净法身。

在咱的六根遍满法界之时,六尘与四大,乃至于菩萨的无量大总持法门,也同样遍满法界。所以虚云老和尚说:“山河大地是如来”,山山水水都是咱的遍满法界之觉性如来呀!实证觉性圆满之际,就是成佛之时。

所以说:一切法,无非是佛法。因为,陀罗尼法门,本来遍满法界呀!一切法,当体就是菩萨的大总持妙法呀!

——接下来,这么多的东东,都遍满法界,岂不是要打架了吗?咋放得下呢?

——嘿嘿,您哪,咋又执着了呢?您以为它们都是实有的吗?如果一切都是实有的,如经文所说,众生就永远也不可能解脱了呀!如果,咱的业是实有的,如佛所说,整个虚空也装不下呀!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正因为一切如幻,一切无有真实,觉性虽不生灭,而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于是,当咱实证无边觉性的时候,也就实证了一切法遍满法界,虽然遍满,而互不干扰,像啥呢?请仔细聆听世尊的终极开示:

“各位善男子!当你们深入如幻三昧,证得自己的觉性遍满法界,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圆满而无边无际的缘故,就会知道,这个妙觉性就是清净法身。正由于这个妙觉性遍满法界的缘故,那么,妙觉性的六种作用——六根,它的根性,以及六根所对应的六尘,它的尘性,都是遍满法界,清净平等,如如不动,圆满而无边无际的。所以,根性和尘性之间呢?既不会相互破坏,也不会相互影响与掺杂。”

“根性和尘性不会相互破坏,不会相互影响与掺杂的缘故,这样观察实修,乃至于,就会知道,菩萨的无量大总持法门之间,也是不会相互破坏,不会相互影响与掺杂的。这像什么呢?就好像啊,在一个大房间里面,点亮了千百盏灯一样,每一盏灯的灯光都是遍满整个房间的,所有的灯光之间,既不会相互破坏,也不会相互影响与掺杂。”

以上,针对普眼菩萨所问的,关于如幻三昧的修行渐次与方便法门,世尊开示了一系列思维观察的修行内容,引导咱们,首先在“非幻不灭”和“垢尽明现”之处开悟觉性;其次,在“垢尽对除”和“证得诸幻灭影像”之处,证入如幻三昧;最后,随着如幻三昧的深入观察与修行,终于,在“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和“由彼妙觉性遍满故”之时,实证了清净法身。

哎,这就是本章当中,世尊所开示的,咱学佛修行之路上的三部曲:一、开悟觉性(相当于后文第六章当中凡夫的觉悟境界);二、证入如幻三昧(相当于后文地前菩萨的觉悟境界);三、实证妙觉性,即清净法身(相当于后文地上菩萨的觉悟境界)。

在证入遍满法界的妙觉性,也就是清净法身之后,依据马鸣菩萨所说,就会开始发起“不思议业用”,也就是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来广度众生。此时,菩萨已经证得初地,被称为“菩萨摩诃萨”,也就是法身大士和大菩萨呀!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句经文,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不思议业用”的发生因缘,正因为如此,如《起信论》所说:“是菩萨于一念倾,能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请转 *轮……”,等等。

有关于初地菩萨的觉悟情形、修行状况,以及广大的超越智慧,下面,世尊继续为咱讲解开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