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2-09-19 10:32:00作者:金刚经注音网整理

佛教中的知识需要师兄用心去领悟,这样才可知道它的含义。所以师兄在领悟苦空无常无我的意思时一定要认真,这样对它才会有更多认识。此外,师兄对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也要有了解。那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

(一)苦

一个人, 如果没有苦难的感受, 便不容易对自己作警惕, 更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所以在美国有一所学校, 在训练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中, 使每一个学生均有一周的时间, 来体验生理机能有残障时的痛苦。也就是分别地将学生们, 或者蒙上眼睛, 或者绑起腿子, 或者捆住双手。结果, 这些学生的同情心特别高, 彼此间的互助精神也特别显著。

当然, 在人类的思想之中, 也有不承认佛教所说的苦是真理的, 我们无意要说服任何人, 佛教只希望把佛所见到的真理, 告诉愿意知道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什么的人们。在佛经里面, 对于苦的观念的说明, 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今天我想介绍的是五分类, 即是:

(1)苦苦──包括四个型态的苦的现象, 那是人人都知道的:生、老、病、死。以现在人的知识判断, 婴儿初生之时, 尚无知觉意识的作用, 应该是不知道苦或不苦的, 所以这个生字, 是指出生这个事实而言, 由于生而为人, 便因他有了身体而注定了必将会病、会老、会死的前程。有的人未老即死, 或者终其身不知病为何物, 但他不能不死。所谓“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原因即在对于死亡所感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所致。年轻的人, 体魄特别强壮的人, 比较不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原因即在于他们对于苦的感受不太强烈。

(2)坏苦──有人反对佛教主张的“人生在世, 有受皆苦”的说法, 他们认为, 人生虽有痛苦的遭遇, 但也同样有欢乐的场合, 譬如“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提名时”, 乃是人生的赏心乐事。对于这一点, 佛教并未忽略, 佛教却想进一步地为你指出:天下没有不谢的花朵, 人间亦无不散的筵席。若从世间相的生起、完成、变异而复归于消失的这个事实来考察, 虽有偶然的美景良辰, 它的结局则终归于消失。所以有些人在没有成功之前, 吃尽千辛万苦, 到达成功之际, 又会患得患失, 尚未引退之前, 便已忧虑到, 退休之后的下一步应该如何走法的问题。总之, 世相是经常变迁的, 不可能让你抓住一样使你觉得绝对可靠的东西。

(3)求不得苦──我们常常听到人们, 在受到挫折之时, 会以“天下不如意事, 常十之八九”这句话来宽慰他们自己。生在世间, 不可能一无所求, 最基本的, 是求食物、求衣著、求异性。其次若有余力, 则求名望、求财富、求权势。一个人的能力越大, 他的欲望也越高。有些人不为他们自己求任何东西, 却又不能不为他人的利益而求。事实上, 有求必应的, 在世间上是不多的, 当在你求得之先, 必已付出了相等的代价。

(4)怨憎会苦──在人世间, 往往是好景不常, 而又冤家路窄的事很多, 你所喜欢的事物, 很难保全不变, 你所厌恶的事物, 又偏偏常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

(5)爱别离苦──不论是父母骨肉、夫妻眷属、亲密的朋友, 生离和死别, 乃是最能使人断肠的苦事。有的人, 你爱得他好苦, 他却并不爱你;有的人虽然相爱, 却有不得不分离的情况发生;有的人虽然终身相守, 却不能避免死亡的有先有后。

以上五种苦相, 即是我们的人间相, 因为我们的身心, 是过去世的行为留下来的结果, 佛教称之为苦因与苦果。如不及时中止, 因果的循环, 便无了期。中止苦因的方法, 便是修行, 此到下一次再讲。

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

(二) 空

佛教被称为空门, 故在香港, 有些赌钱的人, 就怕早上在街头遇到尼姑, 他们迷信, 空门中的光头, 会使他们输得既空又光。其实, 佛教的空, 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如果不懂佛教所讲“因缘”二字的道理, 你就无法懂得佛教所讲的“空”是什么意思。所谓“因缘”, 是指世间事物的形成和毁灭, 均有它的因素, 佛教称这种因素为“因”, 又将这种因素与因素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称为“缘”。正由于一切的事物和现象, 无一不是集合了许多的因素而完成的, 如把各种因素分解开来, 任何一种特定事物和现象, 均不可能存在。佛教, 要人去除烦恼的方法, 首先使你明白世间的事物, 无一不是暂时由各种不同的因素集合而成的幻象, 这些幻象, 使你幻觉它们的存在, 其实, 除了因素, 并没有事物, 因素在变, 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 你就不致于对称心的事物起贪心, 对不满的事物起怨恨了。可见, 佛教所讲的“空”字, 并不是一切都没有的意思, 而是要你在努力促成其事之后, 不要把它摆在心里, 那是去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因此, 由“空”的意义的说明, 也必须了解, 它会告诉我们如下的两种意义:

(三)无常

一切事物的现象, 既都是暂时的各种因素的聚和散的活动, 只要因素的位置和形状有变动, 事物的聚和散的活动, 也就跟著变动, 佛教把这种聚散活动的相状, 分为“生、住、异、灭”的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 从来不停留, 所以是无常而不永恒的。

苦空无常无我的解释

(四)无我

人类的烦恼, 多过于其他的动物, 只因为人类的自我观念, 比其他的动物更强烈。自我的观念, 带来自私的行为, 凡是遇到和这自私的行为相抵触的事物, 便会引起烦恼。构成自我观念的基本因素, 便是我们的肉体, 再渐渐地向外扩张, 有了我的财产、我的家属、我的名誉、我的事业, 我的权势、我的思想等等。人们为了维护这些“我”及“我的”观念, 努力奋斗, 也为了这个我而招致烦恼。从“因果”的观点上说, 佛教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从“因缘”的观点上说, 佛教是主张放弃我见的。世间一切事物, 包括每一个人的身心在内, 无一不是由因缘促成的幻象, 根本找不到“我”的观念可在何处生根。所以是“无我”。但是, 此处仅从理论上, 分析给你听, 使你明白, 你的“自我”并不可靠, 也不实在, 当你有任何痛苦而无法立即解决的时候, 不妨试著想想, 至少可以使你减少一些因痛苦而引起的怨恨和忧郁。至于亲自来体验“无我”的身心境界和宇宙境界, 那是要在开悟之后。要想开悟, 必须亲自修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