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佛经中的观照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06 21:25:53作者:金刚经注音网整理

观照在佛经中是有影响的,而且它也是一个修行的法门,师兄在了解观照的意思时要认真,这样对观照的意思才会有一定了解。只是佛经中的观照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佛经中的观照是什么意思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称之为观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修行之人,如果能够懂得观照的含义,必然有所帮助。

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看到表面却看不到内心,由于自他的观照不够,无法明白真相,因此产生烦恼,假如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反省自己,明白我与社会人间的关系才能自我健全。首先来看看观照的几大关系。

第一,观照我与他人的关系,质问我是否有负于他人?

第二,观照我与物质的关系,质问我是否有浪费物资?

第三,观照我与金钱的关系,质问我是否有无理聚敛?

第四,观照我与情爱的关系是问我是否有滥用感情?

第五,观照我与社会的关系,质问我是否有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第六,关照我与自信的关系,质问我是否做到心底清净?

所谓观照,才能彼此和谐,才能彼此相应,才能彼此帮助,就像如鱼得水一样,我们才能得道。例如,一个学生经常观照自己,是否有认真学习过,是否有努力进取过,这样成绩自然会非常好。再者,作为一个妻子或一个丈夫是否经常观照自己,有过尽妻子或丈夫的责任吗?这样一个家庭自然就会家和万事兴。

佛经中的观照是什么意思

《般若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因为懂得“观照”,才能成为自在菩萨,因为“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

佛陀告诉我们,要“观照”众生的根基,才能观机逗教,医生要观察患者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农夫要观看天气,天时气候才能随时播种,父母教育子女也要明白子女的特性,才能给予适当的教育。方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观无量寿经》又名《十六观经》,例如,观日,观月,观水,观地等等,如果对大地山河,日月星辰都能在内,心里有安放的地位,自然就会我心与外界调和,本体和现象一致,如此观照又何能不离苦得乐呢?

会观照的人,能够探测因缘的关系,能观照的人能够深入了解事实的内容。善者观心,心中有佛,心,乃是万物之本,心正一切皆心正,心善,一切皆尽心善,心净,一切皆净,这才是最重要的观心者的表现。“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人都有自私心,如果没有把自私心观照好,怎会有“天下为公”的概念呢?人都有妒忌心,如果没有把妒忌心观照好,怎么能以诚待人呢?“心若观照自在,便可时时无意,事事顺心。”

此外,诸如成见、执着、愚痴、悭吝、我慢等等都是没有观照好的表现,如果不加以好好管理,让心中藏垢纳污,百病丛生,又怎么能服务大众,为社会做贡献呢?反之,观照一切“我执”便可心如铜镜般明亮。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学佛修心观照是门科学,更是一种修养的法门,这门学科不能完全依靠别人。必须得依靠自己,把自己的真心、慧心、慈心、善心、定心等等提升起来,然后由这许多的善心、好心来观照自己,这样方可得到人生的圆满。那么在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面前,都会如此直观斟酌而为,不会堕入罪恶的轮回。

佛经中的观照是什么意思

一生之中,很多时候都是贪婪在推动我们的身、口、意,贪念已经是我们的习性,禅修的时候贪心也常常驾驭我们,所以要经常检视和观照当下的心,有没有贪心在背后主导,尤其是修习止禅之时,一边关注,一边带着贪心去培育专注力的时候贪心便会更强,所以带着贪心去修行是不正确的。

只有不带着贪、嗔、痴去修,让善心增长,让习气变好,这就是在培育菠萝蜜。佛教为了让人去掉妄念,提倡以观照的正念来熏陶自己。诗经云“心如冤家身受苦。”倘若心一旦被污染了,自然看人都是坏的,反之,以佛心看人,一切皆是佛,因此我们若能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让希圣成贤、成佛祖的“念力增上”,让真善美的净念相续,进而心无住着,泯然清净,这就是观照法门的真正奥秘所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