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佛法贡献非常大的——惟则禅师,师兄是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解了之后,才能知道要怎么和惟则禅师学习,更好的去领悟佛法。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江西省吉安县人,俗姓谭,幼年于禾山剃度,后来至浙江省天目山参学,得法于中峰明本禅师(1263-1323),成为法嗣。据《天如和尚语录》云:“(惟则)十岁以来,拍盲学坐,将贪嗔痴当头按下。” 惟则早年薙发,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时日在盲修瞎练的过程中渡过, 后来游历天目山,礼拜中峰明本为师之后,才知晓何谓参禅学道,蹉跎岁月的辛酸使得他后来自觉地拣别禅净,乃至倡言“禅净一致”,并且成为临济宗虎丘派之传人。
惟则禅师倡言“禅净一致”跟他早年“拍盲学坐”的经验有关,由于明师难遇,且真能参透公案,明瞭禅意的人不多;再者痛念生死轮回之苦的人不多;三者放得下世间虚名、摆得脱妄缘恶习的人亦不多,因而他认为参禅有其难以突破之处:
一是最初不遇真正善知识与之开发指示,所以根脚不稳,趋向不端正。……第二不能痛将生死事大为念,既无勇猛精进之工夫,又无久远不退之志气。……第三或於世间虚名浮利上照不破、放不下,或于世间妄缘恶习上坐不断,摆不脱。
惟则禅师提出“净土禅、禅净土”的观点,是以净土法门收摄禅法,还是以禅法涵摄净土法门?惟则从永明延寿(904-975)的《四料简》来拣择禅、净问题,认为《四料简》盛赞净土法门,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令人有不可逾越雷池一步之势,然就禅师身份而观,他如此做法令人感其贬抑禅宗,高扬净土法门,事实是否如此?本文拟顺着惟则对《四料简》的探讨,以开展“净土禅、禅净土”之实义,并由“禅净一致”及“禅净双修”两个议题来阐述惟则如何审视禅净之间的纠葛。大凡我们皆知扬净毁禅,不但不懂禅,而且不识净,这恐是修净业行者的弊病。反之,禅者盛倡“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如不知此乃已证法身的大菩萨才能实际体证,而空腹高心,废弃事修,这恐是禅者的弊病。惟则要处理的就是禅、净是否可以兼带而修?以及从禅或从净而证悟后,对禅净一致的体认态度。
惟则禅师的主要着作有《天如和尚语录》、《楞严经会解》、《净土或问》等。其中《天如和尚语录》由其法嗣善遇所编辑,初刊《语录》四卷,《别录》五卷,并附有至正九年(1349)的序文;后又续刊《剩语集》二卷,包含《净土或问》及《宗乘要义》。 至正十四年(1354)於云栖寺改编为九卷,挪移《净土或问》,别行一册。日本中野达慧等编之《卍续藏经》所收录之《天如和尚语录》,是以江户时代之刊本为主,此版本有杨宗端、无学野人二篇序文,卷末附欧阳玄(1283-1357)之“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另外荒本见悟、冈田武彦主编:《日本和刻影印近世汉籍丛刊》亦据此版本影印发行。
《楞严经会解》流布约二百年,且为人“交口赞善,而兢相讲习。” 但亦有持反对看法,如冯梦祯(1548-1595)说:
是经译梵以来,疏解者十余家,唯天如《会解》,学者翕然宗之。以为是足尽《楞严》矣,不知此天如之《楞严》,非如来所说之《楞严》也。
认为《楞严经会解》里有太多惟则的主观看法,因他援引各宗派的注释书来解释《楞严经》时,时有个人意见,《楞严经会解》因而受到质疑。钱谦益评断得更透辟,他说:
垂二百年乃有异议,有人言此天如之《楞严》,非如来所说之《楞严》也。《蒙(钞)》详定此《(会)解》,其宗印虽本原天目,而教眼则专属天台。
点拨出惟则以天台宗的教理来诠释《楞严经》,这样的说法应是正确的。惟则同样以天台教理来铺陈他的《净土或问》,亦即他运用颇多的天台教理来阐述净土思想,乃至禅净一致的观念。
通过对惟则禅师的介绍,师兄不但知道了惟则禅师是谁,也知道了惟则禅师对佛法的贡献有多大,同时还可以让师兄更好的去学习惟则禅师身上的精神,从而让自身的修行更加顺利。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