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宣鉴禅师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而且对佛法的贡献也很大,所以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总会碰到关于德山宣鉴禅师的相关内容,但是因为对德山宣鉴的不了解,所以就不能很好的去学习这些知识,那么关于德山宣鉴,要怎么去评价呢?
1、“德山棒,临济呵”
《碧岩录》第87则说:“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呵似雷奔。”《汾阳无德禅师语录》说:“德山棒,临济呵,独出乾坤解横沬,从头谁敢乱区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锋芒如电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棒喝教学,为禅门创新之举(独出乾坤)并以此代替文字知解(解横沫),没有人敢说他不好(乱区分),好说长论短的阿师也不能说他不对。棒喝是应学人的根机而发的(临机),要有妙观察智才能施教,来得迅猛突然,有方有度(掌中持),使受教者开窍顿悟(脑劈裂)。德山与临济并举,足见其在禅门中的地位。
2、德山势
陈兆雄先生在《禅门人物的风姿》(《禅学论文集》第二册,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年版)中,称德山禅富有磅礴气势和威慑力量,望之威严,莫测高深。陈先生所说是有根据的。如前举德山见崇信就说“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引起崇信对他的重视。
再如他参访沩山灵佑:
夹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沩)山坐次,殊不顾眄。(德山)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沩)山拟取拂子,(德山)师便喝,拂袖而出。
沩山是德山的前辈(比德山年长9岁),且为沩仰宗创建人,他在沩山面前,表演了一幕汹涌凌厉的禅机,沩山却处之泰然,基本上是静观其拿云攫雾之势。后世祖师说沩山两度勘破了德山。尽管德山“着草鞋出去也”,沩山仍对他作出高度评价:“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兹对德山参沩山的公案,作几点解释,以助理解。
德山将夹衣夹在胳膊下(夹复子)上法堂,显出傲慢,意在激怒沩山。沩山如动肝火,方寸必乱,德山可一鼓将沩山拉下马。“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意为西(佛)法东来,德山向沩山学法(从东过西)。沩山既为宗师,自非等闲之辈,傍若无人,默不作声(维摩居士有“默不二”),处之泰然。这下倒将了德山一军,德山沉不住气,连说“无无”,意为你沩山无法可传,但你德山不是说过我宗“无一法与人”么,既无法,你德山来干什么呢!第一回合,显然是德山输了。德山走出门首,变换战术,“具威仪再人相见。”坐具是一块二至三层的长方形布,为比丘六物之一,坐卧时敷于地上或卧具上,中国则变为拜佛或礼师长之具。德山“提起坐具”意为你能作我的师吗?呼“和尚”,意为你说法吗?“拂子”为禅家之庄严具,执拂上堂说法叫“秉拂”,北禅神秀有“拂尘看净”(“勿使惹尘埃”)说。沩山“拟取拂子”,意为扫相,有什么可说的,德山把“取拂子”理解为“扫尘埃”,所以德山便“喝”,因对“拂子”有多解,不能说谁胜谁负。德山“拂袖而出”,“着草鞋出去”,表明德山近乎“落荒而逃”,但他敢于挑战权威,且未被轰出,走得还是体面,足见其“势”不虚。
3、禅学源于《金刚经》
德山出自石头希迁一系。希迁据《华严经》“理事无碍”思想,着《参同契》,建立“回互”学说,即各个不同的事物是相互融会涉人的,有其相同性,如大乘佛教都以成佛为目标,这就是“回互”,“回互”又名“理”;但各个宗派的教理行都各有特点,这就是“不回互”,又名“事”。希迁认为“理事无碍”,两者是统一的,他说“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把“回互”看作是悟的关键。后来的曹洞宗,就继承了希迁的禅法。德山最先接受的是《金刚经》,先人为主,一切都从《金刚经》角度去思维,如他说“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就与《金刚经》有关,自然不讲《华严》与“回互”了。
德山禅与道一禅比较接近,如德山的“无心于事”与道一的“平常心是道”就近乎;德山“棒”可能是道一“棒”的继承,以道一首开棒呵教学故。
概括说来,德山禅学,创新不多;“德山棒”与其人的澎湃气势,使徒众倾心。其后继者开创了云门宗与法眼宗,“五家”禅中有其二,数典不忘祖,后代子孙,自然要对德山大书特书了。
以上就是对德山宣鉴的评价,可见德山宣鉴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向德山宣鉴去学习,这样不但会让自己有非常大的收获,同时也是可以让师兄的修行更加的顺利。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