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正信的佛教(16)

发布时间:2022-08-09 15:18:35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罗汉、菩萨、佛陀是甚么?

是的,许多人对于罗汉、菩萨、佛陀的意义,不能明确的了解,甚至信佛多年 的佛教徒们,也有捉摸不清之感。

佛教的法门,照北传系统的看法,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道的, 大乘是修菩萨道的。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也就是说,解脱生死而仍不 离生死,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萨道。

解脱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简称罗汉,罗汉是小乘圣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 两种:一是声闻圣者,由于听闻佛法,从佛的言教而修四谛法(苦、集、灭、道) 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脱道的,那就是罗汉;一是生在无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缘法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脱道, 自了生死的,那便称为缘觉或辟支迦佛。声闻与缘觉,同属于小乘,小乘分为声闻 乘与缘觉乘,所以又称小乘为二乘。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盘的,他们绝 对厌离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愿再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菩萨道的主要法门是六度法(布施──财施、 法施、无怖畏施,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辱──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精 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禅定──心摄一境、不动不摇,智慧──清明朗澈、 自照照人),三聚戒(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从最初发 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无数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

人天道是为生到人间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虽不贪恋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 道的价值,小乘的解脱道乃是人天善法的升华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萨一乘道的根 基。因此人乘及天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与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称人 天善法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脱道,也是菩萨道的共通法门,菩萨不修解脱道,那便不是菩 萨道而仅属于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脱道称为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为了便于记忆,现将五乘区别列表如下:

┌人 乘┐

┌凡 夫─世 间 法┤ ├五乘共法─修五戒十善───┐

│ └天 乘┘ │

│ │ 五 乘┤ ┌声闻乘┐ 四谛十二因缘 │

│ ┌出世间法┤ ├三乘共法─修 ├成佛之道

│ │ └缘觉乘┘ 三十七菩提分 │

└圣 人┤ │

│ │

└世出世间法─菩萨乘─一乘不共法─修六度三聚戒┘

从这一表上,我们便可知道菩萨道,虽称一乘法,但却是三乘共法与五乘共法 的汇归于一乘;小乘虽称三乘共法,但却是五乘共法的升华;五乘共法虽冠以五乘 二字,其实仅是人乘及天乘阶段的善法而已。(按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乃是太虚大师的创见。)

人天乘是世间法,依旧是生死法,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所 以又称世间法为有漏法;小乘虽是自了汉,但却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圣者,故而出世间法又被称为无漏法。

菩萨,有凡夫有圣人,菩萨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 觉的五十加两个阶位,十地以前的四十个阶位,全是凡夫,从初地以上的十二个阶 位,才是圣人,表中所列的菩萨,是指圣位说的,因为佛典中通常称的菩萨,如不 标明地前菩萨,也多是指的地上圣位菩萨。

小乘圣者不求成佛,但求入于涅盘,涅盘的境界,从本质上说,大小乘是一样 的,不过小乘入于涅盘之后便安住于涅盘了,不再度众生了,大乘的涅盘是虽入涅 盘而不即住于涅盘,并以生死也是涅盘的同一体性,所以称为「生死即涅盘」,所 以称为「无住处涅盘」,这是大乘圣者的境界。

小乘涅盘,是由断了我执──烦恼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罗汉,若从解脱道的境 界上说,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菩萨道的圣者,是由断了法执──所 知障及我执──烦恼障的各一分,而亲证真如法性的一分,进入初地阶位;从断烦 恼障的程度上说,罗汉同于七地或八地菩萨,从断所知障的程度上说,罗汉仅相当 于菩萨的第七信位。因为,断烦恼障(我空)即解脱生死,断所知障(法空)即不 离生死,解脱生死即入涅盘,不离生死即度众生,解脱是慧业,度生是福业,福慧双修是菩萨业,福慧圆满便是成佛。因此,若从度生的福业上说,罗汉仅同于初发心菩萨的第七个阶位,距离初地菩萨尚有三十三个阶位,在整个成佛之道的全程之 中,初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第一无数劫已满),八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二 (第二无数劫已满),十信菩萨尚在即将进入三大无数劫的预备阶段哩!

因此,如果罗汉要想成佛,必须回小乘向大乘,从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来。但 是罗汉入了涅盘之后,短时间内很难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几乎就跟佛道绝 了缘,于是,有的大乘经论,竟将小乘与外道相提并论而大肆贬斥。其实,如照法 华经的观点,真的阿罗汉,必定能够回小向大,法华会上的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 是从小乘入大乘的阿罗汉。

回小向大也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从罗汉位上回入大乘, 便得从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种是曾经修过大乘法,后来退入小乘道的罗 汉位后再进大乘道,那就要连带他们先前修过的大乘位加起来算了,比如舍利弗在 往昔生中,已曾修道第七住的大乘位,后来退入小乘,证到罗汉果后再来进入大乘 一样。大致说来,如果先曾修习大乘法,退失之后再入大乘法,一念回心向上,即 可进入初住位,或曾经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础,退失之后再入大乘,一念回心,即可 证入初地以上的菩萨圣位了。当然,罗汉回小向大,只是福业不够大乘的圣位,他们的慧业──解脱功用,决不会也连带著退入凡位的。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 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阿罗汉有应 受人天供养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应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号之一。佛陀是自觉觉他觉满或无上正遍知觉的意思;菩萨是觉有情──自觉觉他或正遍知觉的意思 ;小乘的声闻缘觉,也都有正觉或自觉的意思;人天凡夫便是未得正觉的痴呆汉了 !现在且将五乘以其所得菩提(觉)的程度别列表如下:

┌人天凡夫──不 觉──轮回生死──有漏界

│小乘圣者──正 觉──自度生死┐ 觉的差别─┤ │

│菩萨圣者──正 遍 知 觉──自度度他├─无漏界

│ │

└佛 陀──无上正遍知觉──功德圆满┘

另有一点,在中国传说中有关罗汉的生活形态,必须加以澄清。中国的佛教徒 们,由于发现中国的佛教史上,曾有寒山、拾得、丰干、布袋和尚等的傀异奇特;南泉斩猫、归宗断蛇等的大用现前;或有弄船江上,或有吊影崖岛,或有混迹市廛 ,或有张弓舞叉,或有学女人而戏拜,或有取肥肉而大嚼──禅宗的不存规则的超 佛越祖的作风。因此而往往把懒惰肮脏不修边幅不守律仪的出家人,称为罗汉型, 视为罗汉化现,中国的佛教绘画及雕塑中,也就把罗汉的圣像,表现得仪态乖张, 衣履不整,或者是暴牙裂嘴,面目可憎。(注十六)

事实上,我们从小乘经律中所见到的罗汉生活,乃是最重律仪的,只有六群比 丘(僧中的捣蛋鬼),才会像中国传说中的罗汉那样。这种歪曲观念如不纠正,实 在是对罗汉的大侮辱。

相反地,中国人心目中的菩萨,倒是垂眉低目,璎珞披戴,庄严万状的。其实 呀!菩萨的报身固然是庄严的天人相,菩萨的化身为了随类应化,也随机摄化,往 往化成各色各类的身分。所以,中国人说的罗汉型,实在说成化身的菩萨比较妥当 。罗汉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徵者,罗汉不可随随 便便,否则即有碍佛教的声誉;菩萨没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开化众生,并不要求 众生知道他是菩萨,菩萨固可以示现福德庄严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纵然如此,也不致于损及佛法的声誉。

可见,中国的佛徒们,该把这个歪曲的观念,纠正过来了。

注十六:

(一)康未京兆虾子和上,印心润山而混迹闽中,沿江岸拾虾蚬以充食,

暮卧白马庙纸钱中。

五代梁世有布袋和上在四明奉化,其袋中藏有?□木履鱼饭、菜肉

瓦石等物。以上均见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大正藏四十九册三九○页

)。

(二)宋真宗时,婺州沙门志蒙徐氏,衣锦衣,喜食猪头,言人灾祥无不

验,呼人为小舅,自号曰徐姐夫,坐化时遗言吾是定光佛。奉其真

身,祈祷神应不歇,世目之猪头和上──佛祖统纪卷四十四(大正

\

藏四十九册四○三页)。

(三)南北朝时有宝志大士,跣足锦袍,以剪、尺、镜、拂、柱杖、头负

之而行,儿童见者哗逐之,或微索酒,或屡日不食,尝遇食□鱼者

,从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鱼。参阅佛祖统纪卷三六(大正藏四十

九册三四六页)。

§佛教有统一的行政组织吗?

在根本佛教的教团社会,乃是彻底的无政府主义,并没有主从及隶属的分限, 大家在佛法的原则之下,人人平等,在佛法的范围之内,人人自主(自由作主), 所以,纵然是创立佛教的释迦世尊,到了将入涅盘时,还对阿难尊者说:「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长阿含游行经之一)佛陀往往也说「我在僧中」,而 不以领袖自居;佛陀自称是「法王」,这个王字是「于法自在」的意思,不是统领 的意思。因此,自有佛教开始,佛教就不曾有过政治形态的组织,佛教的僧团,没 有上下阶级,无分大小类别,彼此都是一样,凡是四人以上的僧团活动,只要是遵 循律制的,便算合法,一律受到尊重。即使甲僧团与乙僧团之间,由于意见不合而 形成分裂,那也会受到佛陀的认可,比如在五分律卷二四,佛陀就说:「敬待供养 ,悉应平等,所以者何?譬如真金,断为二段,不得有异。」因其二段都还是真金 。从此可知,佛教的基本精神,并不要求层层节制的严密组织。这与基督教的情形 ,适巧相反,基督教从旧约开始,便有著强烈的政治形态及政治意识,严密的组织 与极权的统治,乃是基督教会的特色,所以今天有谓共产党徒的政治组织及统治方 法,是从基督教会学习去的,那也并非无稽。正因如此,基督教的教会组织,既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他们自有超过佛教的统驭能力了。就以基督教新教的现状而言, 虽也是派系林立,各不相干,但在同一个派系之下,他们仍有良好的组织。

我们佛教,迄今为止,尚谈不上世界性的教会组织,即使同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有派系,各个派系之下,也不统一。尤其是中国的佛教,在历史上虽曾有过「僧 官」的设置,但那是政府为了对于僧尼及教产的控制而设,它不是佛教本身的组织 ,如今虽有一个中国佛教会,下面设有各省各县市的分支会,但它没有实际的行政 权,各寺产不属教会所有,各寺的寺职也不由教会调遣。

因此,到五十三年底的台湾,虽拥有六百万人以上信仰佛教,虽已占了全人口 的百分之五十二,但却不能产生积极的力量,不能大举推进佛教事业的建设计画。反观台湾的天主教徒,只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基督教徒也只有二十九万三千余人 ,他们的活动力,从表面看来,竟比佛教还大;本省仅仅四万人的回教徒,也比佛 教更能受到政府的重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力量集中,佛教则各行其是!

据世界性的统计,今日世界的各大宗教的人数比例:基督(包括新旧)教占第 一位,共有九亿信徒;佛教占第二位,共有六亿信徒;回教占第三位,共有四亿信 徒;印度教占第四位,共有三亿八千万信徒;犹太教占第五位,共有五千万信徒( 「狮子吼」三卷一○期四页)。如果六亿佛教徒们团结合作,将为人间带来无限的 光明。

在此需要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民国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中央日报「地图周 刊」所载「亚洲佛教」的统计资料,有著很多的不正确性,该刊说,全世界只有三 亿佛教徒,比世界性的统计少了一半,问题可能出在对中国大陆的估计,该刊以为 中国大陆只有一亿人口的佛教徒,仅占大陆全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这是很有问题的 。同时该刊把印度及锡兰,尤其是锡兰,列为大乘佛教的区域,那更是严重的错误 ,事实上,即使是越南的佛教,也分有大乘及小乘的两种教化。至于亚洲以外的佛 教徒,该刊可能也没有注意到,比如美国,今日已约有十七万佛教徒,一百五十座 佛寺分布各州了。

佛教不是一个政治形态的组织体系,所以迄今为止,尚未有过梵谛冈式的统一 教会,但已有了一个象徵性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那是由于中国已故的太虚大 师的发起而产生,最早是在民国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当时的太虚大师有两 点希望:一是消除大小乘之间的偏执观念,谋求整个佛教的发扬;二是联合各国佛 教,增进彼此友谊,促进永久和平。但是这一运动,经过二十二个年头的酝酿,才 于西元一九五○年六月六日,在锡兰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个大会的赞助人,包 括泰国的国王及僧王、缅甸的总统及僧长、锡兰的首相及僧长、西藏的达赖喇嘛、 柬埔寨的国王及僧长、越南的僧长、日本的裕仁天皇。当时中国推派正在锡兰讲学 的法舫法师代表参加,会中决议每两年召开大会一次,先后曾在锡兰、日本、缅甸 、尼泊尔、泰国、金边、印度等地召开了七次大会,然而不幸得很,自西元一九五 四年在缅甸召开第三次大会开始,这一纯佛教的世界组织中,竟然变成了共产集团 与自由集团的战场(这一资料系根据海潮音四五卷十月号乐观法师的大作)。

到西元一九六四年的第七次大会中,竟有中共伪组织联合了苏俄、外蒙古、缅 甸、东巴基斯坦等,向大会提出抗议,那是因为中华民国接受了大会的邀请;苏俄 代表要求大会谴责越南及寮国的战事;印尼的代表痛骂马来西亚等等,给大会带来 了强烈的政治斗争的色彩,而使大会的宗旨变质。

正因如此,迄今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虽已有了六十个国家及地区的会员单位 ,第七次出席大会的即有五十三个单位,可是,对整个佛教及全人类的贡献,实在 有限。正如它的名目一样,它是「联谊会」,是用来联络彼此友谊的,如今友谊两 字尚因政治的影响而受到了考验,何况还谈别的?十四年来的世佛联谊会,所能见 到的成绩大约只有两项:一是统一了佛陀的诞日为每年阳历五月的月圆日,那是西 元一九五六年于尼泊尔召开第三次大会中的决议。一是统一规定采用五色旗为世界 佛教的教旗,这是美国的邬克德上校(西元一八三二至一九○七年)所设计,在西 元一九五二年于日本召开的第二次大会上,由锡兰代表提出而通过,其他的就说不 上了。

全球性的佛教行政组织,虽未见于根本佛教的要求,却是今后时代所急需,若 想藉此联谊会的发展而成为全球佛教的行政组织,恐怕还要努力若干时日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