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第一集)

发布时间:2024-08-09 03:03:42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第一集)

学佛答问(答澳洲参学同修之二) (第一集) 2003/1/4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21-157-01

诸位同学:

这一次我回到学会来,我们的摄影棚重新做了一个整理,机器还在测试,所以我们的《华严经》,我想还是留在图文巴学院那一边讲,因为那边字幕做得比较熟悉。《华严经》在第一分里面一共有六品经,从「世主妙严品」到「华藏世界品」,这五品经讲的是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完全讲的是果报,菩萨修行证果之后的果报,我们读过了,无比的殊胜庄严。最后这一品,「毗卢遮那品」是讲因。佛教导众生确实有他高度的技巧,佛法里面讲的善巧方便,先说果,众生看到果,他才相信,他才生起仰慕的心。但是果必有因,没有因哪来的果报?所以末后佛一定说出真因。

「毗卢遮那」这一品就是要说明如来修行证果的因是什么?缘是什么?从这些地方,我们如果明白了,认清楚了,我们修因必然能够证得如同如来果地上一样圆满的果报。所以末后这一品很重要,我们希望在经文字幕上,一定要做得很圆满,不要有欠缺。所以这一桩事情交代到学院,那边的工作同修认真努力在做准备工作。

今天在此地我们测试机器设备,利用这个时间来跟同学们解答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是生活上的问题,修行上的问题,处事待人接物的问题,很多。大家提出来,我尽量的为大家解答。上一次在香港也有不少问题,我答了一部分,另外还有一部分没答覆。我今天问了一问平师,她说她那一些资料没带回来,那就没有法子在此地解答了。这是此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问:首先,这一位同学问的是时局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关心,他问了四个问题。第一个,「现在宇宙的灾难这么多,是人为的?还是天灾?」

答:这个问题不应该是宇宙,宇宙的灾难距离我们太远了、太深了,大概你问的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现在地球上的灾难这么多,我想你问的一定是这个意思。地球、社会灾难这么多,依照佛法说都是人为的。为什么?大乘经上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里面那就说的大宇宙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说的是无尽的深广,也说到究竟圆满。

但是我们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还就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说的这一句,比较容易懂,那就是「从心想生」。至於天灾人祸,没有一样不是从心想生的。佛在经上还常常给我们说了一句话,「依报随著正报转」,我们的生活环境,无论是人事环境还是物质环境都是属於依报,依报就是我们生活所依靠的,这个环境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什么是正报?正报是我们的「心」,这是正报。一般讲正报是我这个人。「人」这个形象里面,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肉体,是什么?精神。精神里面最重要的是思想,你看,还是从想像生。你每天想些什么?你每天说些什么?你每天做些什么?这个东西就是造成我们的依报的环境。我们心地善,确实风调雨顺;心地不善,现在讲的是自然灾害、天然灾害,都来了。

在地球上,我们常常听到的旱灾、水灾、风灾、地震。这些在经典上佛都说了,水灾是怎么来的?贪欲来的。贪是水,贪而无厌,水患无穷。火灾,瞋恚!瞋恚是火,愚痴是风,贡高我慢是地震。但是我们今天这样说法,许许多多相信科学的人他会摇头,他说你这个说法是迷信,你这个说法没有科学根据。我们是依佛学。佛学不合科学,就把我们否定了。好!那让科学家去解决这些天然灾害,你去解决!看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些灾害消除。难,太难太难了!

总而言之,今天灾难这么多,我常常讲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人有一句成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是圣人,是诸佛菩萨,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现象透彻了解。他们的话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非常可惜,今天没人相信,相信的人太少太少了。套一句宗教里面的话,「信者得救」,这话是真的;你能信你得救了,他能信他得救了,谁肯信谁就得救了。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共业里面有别业。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良。这就讲到因果报应。但是也有少数不见得是很善良的,前世修积的福报殊胜,他已经折损了很多了,还有余福,还有剩下来的。所以对於宇宙之间这些道理,确确实实只有佛法讲得彻底、讲得清楚。非常可惜,现在真正深入研求佛法的人不多。

这桩事情,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古人也有这个意思。《吕氏春秋》里面有几句话,正好我今天带著扇子,我这个扇子上写的就是这段。你看这个扇子上写的,「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这是《吕氏春秋 先己篇》里面几句话,这几句话也能解答你这个问题。凡事之本就是根本,这个「事」是指世出世间一切事。根本在哪里?根本在先把你自己这个身治好。儒也是这么说的。治国,治国之本在齐家,齐家之本在修身,修身之本在诚意,诚意之本在致知,致知之本在格物。《吕氏春秋》讲「治身」就是格物。格物、致知、诚意、修身,这是治本,这就是治身。

什么叫格物?物是物欲,中国人讲七情,佛家讲五欲(财色名食睡);格是要跟它格斗。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要能胜过你的烦恼习气,你的心才能够平静,得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则生智慧。所以什么事情都要先修身,儒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佛讲得真彻底,「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把你那个「心想」修正、修好,宇宙就和谐了,天下太平。你不把你自己的身修好,不把你自己的心修正,天灾人祸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

所以《吕氏春秋》后头这一段话说得好,「为天下者」。为天下者,这句话范围非常之大,决不是只限於统治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他是为国家、为天下的,不限於。教育的人为天下,希望教化天下一切众生;从事於工商业的,他也为天下,为天下人造福,不为自己。所以无论哪一种学术,无论哪一个行业,佛法里面讲只要发菩提心,只要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心,那你就是为天下。为天下要怎么「为」?不於天下。那个「於」当在讲,不在天下。不在天下人,在哪里?於身。你自己有没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为天下人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心在我们佛门里面讲叫大菩提心。

所以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只要是为天下人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在佛法里称你叫菩萨,你是真正菩萨。《华严经》上有证明,你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是举出五十三位代表的人物。这五十三位,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五十三位代表人,出家的五个。那五个不完全是佛教,那五个还有其他宗教的,像胜热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印度教;遍行外道,都是宗教家;宗教里面的领导人,宗教里面的传教师,这一类的五个人。绝大多数都是社会一般大众,各行各业;有国王大臣,有士农工商。那些人都是发了大心的,不为自己。从自己的学术上,从自己的事业上、行业上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是求名闻利养。求名闻利养就是凡夫,就不是菩萨,那个心就不正。纯正之心,一意为众生、为社会。

问:第二个问题,「以佛教的观点与态度,怎样才能为宇宙带来和平?也就是为这个世界带来和平。」

答:佛教的观点跟态度是教学。只有尊重圣贤的教育,或者我们不说圣贤,现在说圣贤大家不相信,我们尊重理性的教育;人总不能不讲理,不讲理就没有法子了。圣贤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纯善的教育,利益社会、利益广大群众的教育,舍己为人的教育。自己要真正能做到,处处能够谦卑,能够忍让,能够尊重别人、敬爱别人,诚心诚意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我们相信这个世间决定是和睦的,决定是幸福、繁荣、兴旺的。

大家知道现在这个世间冲突很多,冲突的根在哪里?根在自己的心里,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里头一念善、一念恶,善恶产生了冲突。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生烦恼了,你不高兴了,就是你内心矛盾冲突在那里发作,你的心不平了。心里面有瞋恨,心里面有愤怒,心里面有贪爱,心里面有嫉妒,这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内在矛盾冲突不能够化解,你怎么能够化解社会上的这些冲突?你怎么能够促进世界和平?

所以要想真正促进世界和平,化解这个世间一切冲突,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内心做起。佛是这样做的,菩萨也是这样做的。在中国,你看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都是这样做的。再仔细观察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你看耶稣,你看穆罕默德,你看摩西,你在经典上看,哪一个不是从自己内心里面化解冲突,然后才能帮助别人,才能够教化众生。

中国古书里面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想消弭冲突,促进世界的和平大同,他怎么做?他不做国王,他也不做将军,他知道这个事情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什么方法能做到?教育能做到。所以他放弃国王的位子,一生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以身作则;不但是言教,身教!感化一切众生。确确实实在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化解许许多多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族与族之间的冲突,国与国当中的冲突;他老人家一去,两方面都摆平了。把这个事实示现给我们看。所以要想世界和平,要想人民安乐,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问:第三个问题,「现在许多青年人追求世界和平,想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但权力控制者并不听他们的心声。年青人到底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

答:这个问题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修养自己的道德,向古圣先贤学习。学佛的人,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中国人,孔孟是我们的榜样。「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你真正能做世界和平工作。你要问,用什么方法能有很好的效果?教学。教学的范围非常广大,你可以专攻一门。我们在讲席里面讲过不少次。我肯定、我相信所有世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族群,哪个宗教,那些大圣大贤都是真理的化身。他们的形象、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代表真理。我们可以学一家,把这个真理在我们这个形象,这个身体上,以言行显现出来,发扬光大,这是最好的做法。

你学孔子,一部《论语》,够了!儒家,实在讲一部《四书》,《四书》是儒家学术的精华。这四样东西,学一样东西都行,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大受用,肯定有大影响;影响得愈深,影响得愈广,就是你对世界和平工作做得愈多。佛法里面大小乘的经论浩如烟海,学一部,彻底做到,这一部经论在你的形象上活起来了,哪有不能影响世道人心的道理!这个权力控制者控制不了你,这个不相关。专心从事这个工作,还是一句老话,你必须要放下名闻利养,决定不被这个社会「色声香味触法」诱惑,你才能有成就,你才真正能够得到真理的精髓。沾上一点点、一丝毫名闻利养,在佛法讲,你是有漏了;有漏,不成器。换句话说,你不能成就,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修己而后能利生。

问:末后他有个问题,「自有人类以来,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战争起、战争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天真正的和平,世界和平这个理念从来没有实现过,到底我们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是什么?如何追求?有可能那么一天来临吗?」

答: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说肯定,你听了会怀疑,你会摇头,不可能。我肯定有肯定的道理,你那个不可能,有不可能的道理。我肯定,道理在哪里?在佛经典里面,《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常常讲把那个「物」字换了一个字,因为讲若能转物,现在一般人不好懂,我讲「境」,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能转境界,这个世界天天是和平的,没有不和平,没冲突!你要不能转境,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和平过。这样说法,怕你听了愈听愈迷惑,愈听愈不懂了。

我知道,知道你听不懂。这里头道理确实很深,但是应当要学习。为什么?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得到幸福美满,这是你学佛得到真实的受用;大前提必须要能够理解。《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前提!还有一句话也是在《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先把大前提确定了,你才能懂得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个意思。你真正能够理解,我讲的这些话,你也会点头,你也会肯定。

现象不是真的,确实是个幻相,所以这个境界相是随著心在转变。我们的心清净,这个世界就清净,没有一个相不清净;心平等,这个世间万象没有一样不平等;心善良,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没有不善的,转了。那你为什么看到这个世间一切不善?你用不善的心,你用不平等的心,你用不清净的心,看这个世界。这世界是假的,那世界就千变万化!

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圆满的、是纯净的、是纯善的,可见得一切众生的心性纯净纯善。中国古人教学也常常讲「人之初,性本善」,你看看,中国圣人跟印度圣人没见过面,没有通过消息,所见的、所说的居然相同。相同,那不就是真理!中国人常讲: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英雄是智慧、能力超过常人,一般人不能比的。你看他们的见解,他们的说法完全一样,这是真理。真理就是什么?人性本善。

一切众生都是性本善,为什么变成不善?那不善是习惯。这是我们中国古人也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被污染了,不是本性,它是染污;染污不是本性,染污是暂时的。这个「暂时」,说老实话,时间也很长,有时候这种暂时是几千年、几万年、多生多劫,但是跟本性比,那它就是暂时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本性,真是佛经上所说的无量寿。千劫、万劫、亿劫它还是有时间,还是有数量的,无量寿是没有数量的。有数量跟没有数量相比,暂时。

什么时候他能够把习性,就是这个染污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本性就恢复了。这个放下要靠教学,要有人提醒他。他觉悟了,他明白了,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说老实话,这一生当中,纵然活上两百岁也不会觉悟,也不会回头。遇到佛法,接触到佛法,明白了,恍然大悟了,才回头。这一回头,我们的习性就放下了,本性就恢复了。恢复本性,则同如来,跟诸佛菩萨、跟圣贤人就没有两样。读圣贤书能读得懂,为什么?他的意思跟我的意思一样,我也是这个想法。这里面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欢欢喜喜接受了。依教奉行,依谁的教?依自己的性德,依自己的本善,依自己的佛性;不是依别人,不是被人牵著鼻子走。诸位想想这个道理。

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这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这个人无缘无故毁谤你。毁谤,业因很多,有过去世的,有今生的。今生大概你做了一些好事,让人家看到生嫉妒,从嫉妒里面找你的毛病,甚至於造谣生事,毁谤陷害,现在这个社会很多。那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们也是迷而不觉,遇到这个事情怎么样?马上就反驳,就研究对策;我怎么对付他。跟他就对立了,这个对立就是结下冤仇。既然结冤仇,就是佛经上常说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仇恨愈结愈深,所以对立不是解决问题。

学佛之后我们明白了,圣贤人,忍让!忍让不是懦弱,忍让是智慧,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把问题化解了,这真正是了不起!所以他是大德、大智、大能,不是懦弱。真正是解决问题,化解问题。你毁谤我,你侮辱我,你陷害我,我欢喜接受,决定没有辩驳,一丝毫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没有,业障消了。所以,那个人是来替我消业障的,我应当感谢他,我怎么可以怨恨他?你看,这就是学了佛法才有这个智慧,才能把这个问题立刻化解;没有怨恨,没有报复。没有报复是持戒波罗蜜,没有怨恨是忍辱波罗蜜,菩萨行!这不是凡夫行。我们能修菩萨行,世界和平就能够落实。好,现在时间到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