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佛教的发展历史上,六祖惠能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高僧。南北朝初期达摩祖师入中土,开创禅宗,到禅宗六祖惠能,禅宗衣钵有序流传。所谓“衣钵”,客观点来说就是“袈裟、钵盂”,此袈裟为“木棉袈裟”。因为得衣钵为传人,自然也传其佛法,因此后世也以“衣钵”代指佛教传承。六祖慧能与我国历史上所有僧众来比较,他是唯一留有“佛经《六祖坛经》”的高僧。
六祖惠能佛像·网络供图关于六祖惠能,人们最为津津乐道以及最能体现他“明心见性”佛法宗旨的典故,就是“四句偈语”、“三更得法”和“风吹幡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三个典故的由来。自24岁听人讲《金刚经》而有所悟,得知当时五祖禅师弘忍在黄梅凭墓山讲此经,便慕名而来。禅宗自四祖道信,就已经提倡“农禅并重”,僧人自耕自种;惠能依弘忍后,在随众听法之余,就被派去“踏碓(舂米)”。
惠能法身像·网络供图后来弘忍禅师有意考察各弟子对佛法的见地,决定让每人作一首偈句,以便日后决定传其禅宗衣钵。当时所有弟子中,偈句最好的就是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禅师后为“北宗禅”一脉,从此句中可以知道,北宗禅讲究的是“渐悟”)。惠能听说了这首偈句后,认为离“明心见性”还差一点距离;由于自己不识字,就让人把他改动后的偈句,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禅师听到这首偈句后,心内就明了衣钵所传就是惠能了。
相关雕像·网络供图当时的禅宗传法,究竟“付法密授”,于是弘忍禅师就来到“碓房”,看到惠能正在舂米,就问“米熟了吗?”;惠能随口答道“造就熟了,只是还没有过筛”。此时弘忍简单的说了“明了见性”,紧接着禅师拿起禅杖,就在石碓上敲了三下,背身而去。聪慧的惠能立马就明白了这是禅师让自己三更天去禅房找他;之后就有了师徒二人“三日三夜共语”。由于禅师衣钵自三祖僧璨到四祖道信,都发生了被人盗取衣钵的事件,为安全计,传法后弘忍就送走了惠能。(这段是不是和菩提祖师传孙悟空很像)。
五祖弘忍传衣钵·音乐剧图片最后要说的典故是“风吹幡动”。惠能虽然得了衣钵,但其还未出家。后来隐遁了五年出山,去往广东法性寺听印宗法师讲经。在听经的时候,遇见有风把幡旗吹动,就有两个僧人议论,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很快周围的僧人都跟着议论起来,惠能也参与了进来,他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此一番见地,被印宗法师听闻,细问之得知他就是得禅法衣钵的惠能。其后印宗法师为其落发,此时惠能30岁;再后来惠能就在法性寺开传禅法宗旨。39岁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宝林寺,这就是现在的南华禅寺。
这也被认为是“南宗禅”,讲究的是“顿悟”。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