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我的弱项。同喜班时,班上有精进的同学每一课都会做好发出来,自己依赖心一起,就懒得去整。同修班时看到下发的辅助材料里有思维导图,感觉自己做的没有下发的好,所以彻底就歇了做的心。
现在开始第二遍《略论》学习,发现问题出来了。我对学过的《略论》整体框架没有熟悉感,依然像看新的内容一样。这让我产生了疑惑,为什么会这样,学过了就像是没学过似的?回想每一课修学,似乎也是能够做到看法义三遍,提取正见,与生活相结合,并运用到生活中。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基本没做,就是思维导图。所以只是记得几个正见,对整体框架、脉络、思维,都是不清晰的。
思维导图是帮助建立整体框架和逻辑的一个良好工具,做思维导图能让自己的思维跟上导师的逻辑,如果不学习善知识的思维,那依然是凡夫心的思维。学佛是要改变自己,所以发愿要把做思维导图这个缺口给补起来。
之前看过导图的制作方法,做思维导图就是把厚的书读薄,变成一张纸,便于记忆。
篇名就是大框架,是第一层级;每一章的标题就是第二层级;每一节的标题就是第三层级;每段的中心思想就是第四层级。依次类推。自以为掌握了,貌似也做出来了。但当我这样做出来以后,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对着每道题的分享,我发现自己依然是在翻书,导图基本弃之一边,根本没能理解、把握问题要点。
直到听慧昭师兄的一次分享,讲到导图叫思维导图,不是笔记,它的作用是用来做观察修的,是为观察修服务的,一定是有逻辑性的呈现,有论点、论据和导向,导向要非常明确。
我做的思维导图能够用来做观察修吗?逻辑性很清楚吗?能够记得住吗?不用看导图,也能在脑子里反复按照这样一个导图顺序过吗?很惭愧,不能。我发现了自己的导图问题所在,虽然提炼了关键字,但没有去思维版块与版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导师是怎么讲的,为什么这么讲,最终的导向是怎么出来的,对其中每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去思维过。有时候认为导师说的都好,就大段照搬,其实根本记不住。慧昭师兄说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能用得起来,记不住的是用不起来的,而导图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用来记忆的。这下明白了,我做的导图缺失了思维二字,徒有其形,没有其神,称不上是思维导图。
重新开始做可以用来做观察修的、逻辑关系清楚的思维导图。《略论》是有视频有讲记,慧昭师兄说自己首先根据听闻的视频自己来列,多遍观听,做出粗的导图,最后再根据讲记的文字稿来对比,查漏补缺,平时不断对着思维导图来做观察修。
导师也说过学的书本不在于多,在于当下每一本都好好把握。学佛最重要的是发心,所以我决心要好好做思维导图,把思维导图用来做观察修,思维要去跟上导师的思维。要思考我之前是怎么想的,现在导师是怎么说的,导向的目标是什么。发心每一课要以思维导图为抓手,让思维得到成长,否则依然是在凡夫心里面出不来。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