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三毒五盖
壹 三毒五盖的定义
“五欲六尘”是攀缘外境所引起的魔障,对治之道,应该从内心去寻找真正的原因;“三毒五盖”是从内心的意念所产生的魔障,一切的魔障都因此而起。
三毒,指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因为它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称之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五盖,指贪欲盖、嗔恚盖、惛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五种烦恼,因为能覆盖学道者的清净本性,令善法不生,所以称为“五盖”。
贰 三毒的内容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自己所喜爱的外境,生起染污的耽著心。
在经典中有许多形容贪爱的譬喻,可帮助我们了解贪爱的毒害:
1.贪爱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长养身心,是维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水,也具有迅速的渗透力,能很快地浸染物体。贪爱就像水一样,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渗透内心,滋养恶法的生长。
2.贪爱如瘴疠:住在湿热的山林,容易受湿热的瘴气侵害而生病。如果常常生活在贪爱欲求中,不知觉醒,身心就会受到逼恼,甚至丧失生命。
3.贪爱如瀑流:在湍急的瀑流中行船,不但难以渡过,而且随时有灭顶之虞。贪爱如同瀑流一般,能溺惑人心,将我们的善根漂失,使我们流转在生死苦海中,不得到达彼岸。
4.贪爱如轭:把轭架于牛马的颈上,可以方便驾驭。如果我们不能知足常乐,就会被贪爱的轭所驾驭,身心在恶业的牵引下,不得自在。
贪爱通于三界,依断惑的程度,可分为下列两种:
1.欲贪:是欲界的贪爱烦恼,性属不善。欲贪又分为淫欲贪与境界贪两类。
2.有贪:是色界和无色界的禅定贪爱,性属有覆无记;因为过患甚微,作用很弱,所以不会招感果报,但是能障圣道。
贪爱的习性不但使我们的心终日攀缘外境,产生许多痛苦,而且障覆修道,使我们不能渡生死流,所以,学佛修道应戒除贪爱。
二、嗔
嗔又作嗔恚、嗔怒、恚、怒。是对于违逆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恚,而使身心恼热的精神作用。
嗔恚烦恼属欲界所独有,在色界、无色界没有嗔恚的烦恼。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社会上多年的好友,由于一点芝麻小事而反目成仇;亲密的夫妻,因为一言不合而各奔东西;一句不顺心的言语,使人大动干戈,落得家破人亡;一个不经意的白眼,招来杀身之祸……,这些都是嗔心炽盛所带来的不幸与灾难。古德有云:“嗔火滔滔,烧尽功德林。”即使我们积集了多少的功德,嗔心一起,就像烈火一样,将过去努力修行的心血都焚烧殆尽。所以,在佛教的经典中,常常教诫佛弟子们应戒嗔。《增一阿含经》卷十四说:“诸佛般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大智度论》卷十四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菩萨戒中也特立嗔戒以为警惕,《梵网经》卷下记载:“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极重罪)。”
三、痴
痴又称为无智、无见、无明、非现观、惛昧、愚痴、黑闇、不觉。是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精神作用。佛典中常以“无明”二字来代替以上诸辞,并有多种分类。例如《大乘起信论》将无明分为根本无明、枝末无明二种:
1.根本无明:又作无始无明、元始无明。是诸烦恼的根本,因不了达真如的道理,而忽然起动差别对立的最初一念。例如惑、业、苦三道,都是以此极其细微的最初动念之心为根本,而有惑、业、苦缠缚的因果关系。
2.枝末无明:是依于根本无明而生起的粗显的种种烦恼。
唯识宗根据种子与现行的关系,将无明分为随眠无明与缠无明:
1.随眠无明:指无明烦恼常随逐著众生,隐眠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的无明种子,称为随眠无明。
2.缠无明:指无明烦恼缠缚著众生的身心,而使众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缠无明。
佛典里常以无明喻父,贪爱喻母,二者和合而生我执,使众生起惑造业,流转生死,无有出期。
参 五盖的内容
1.贪欲盖:指贪爱五欲妙境,能使众生心性迷惑,令善法永不生起。
2.嗔恚盖:指嗔恚能令人于违情的境上生起怨恨,因为愤怒相续,而盖覆我们清净的心性。
3.惛眠盖:又称睡眠盖,全称“惛沉睡眠盖”。指惛沈和睡眠令心性昏沉暗塞,而忘失正念。因为二者都是以暗昧为性,所以并列为一盖。《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说:这种睡眠盖最为严重,因为“诸余盖情觉故可除,睡眠如死,无所觉识,以不觉故,难可除灭。”因此,学道者应愤发精进,去除惛眠的习性。
4.掉举恶作盖:掉举,指心躁动不安,是“惛沈”的对称。恶作,与悔同义。恶,是厌恶;作,是所作。恶所盖,是忧悔厌恶过去所作的事,能障禅定。两者都是因为想到亲属、国土、不死,以及忆念往事而生起,所以合并为一盖。
初学佛者,因为过去躁动的习气一时难消,在习禅修定的时候,就会妄想纷飞,因此坐立不安,当杂念好不容易消除了,定下心来,又开始忆想往事,产生种种追悔,如果悔箭入心过深,就会使心神不宁,覆障修道。因此,掉举恶作是修道者应力求泯除的习气。
5.疑盖:对于佛法真理犹豫不决,因而覆盖清净的心性。疑对于修道障碍之深,可以从经中的譬喻看出:
(1)疑如刺:疑惑危害善根,犹如毒刺一样,能够伤人。
(2)疑如根:疑惑深入心中,好比老树的根深植于地,根深蒂固,盘根错结,不易拔除。
(3)疑如网:疑惑之情交织,有如大网一样,罩住信心,覆盖正法,牵绊众生,使不得出离。
经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为道源功德母。”疑能覆盖清净心性,使我们退失信愿,无法趋入正法,依之修行。所以,修行要趣,首先必须对佛陀的圣言量断疑生信。
肆 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
《中阿含经》卷十〈食经〉中,佛陀曾说:众生以爱为食,爱以无明为食,而无明又以五盖为食,乃至不信以闻恶法为食。譬如大海以大河为食,大河以小河为食,乃至山岩溪涧以雨为食。其中,“食”有牵引、长养、持续的意思。由经文我们可以了解:三毒五盖的相续发展,是长养恶业,持续轮回的原因所在。学佛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著手,杜绝心灵毒品的来源,拨云见日,使自性的光辉得以显露出来。
诸经论中,对于三毒五盖的对治方法多有阐述,大致说来,可归纳如下:
1.以不净观、布施行对治贪欲。
2.以慈悲观、忍辱行对治嗔恚。
3.以因缘观、智慧行对治愚痴。
4.以无常观、持戒行对治惛眠。
5.以数息观、禅定行对治掉悔。
6.以坚信三宝对治疑惑。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