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轮回 如何看待生死轮回

发布时间:2023-08-12 03:17:43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24%的美国人相信佛教轮回 如何看待生死轮回

编者按:美国著名独立调查机构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发布的有关宗教与公共生活的报告显示,尽管美国是基督教国家,24%的美国人及22%的美国基督徒相信佛教的轮回观念。今年8月对4000多名成年人所做的该项调查还表明,许多美国人喜欢参加多种宗教活动,并将不同宗教融合,建立一种自己的信仰。目前,美国人把多种宗教理论和修习方式融合起来的现象已非常普遍。那么,如何正确看待佛教的“生死轮回”?作者王春华通过本文诠释自己的佛教观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轮回现象在到处诠释。例如风起云涌,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阳蒸发后变成云,云再聚成雨,这种周而复始,是轮回的现象。连宇宙物理的运转也是轮回,譬如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等等。可见世间的一切现象都离不开轮回循环的道理。人,也在轮回中。我们常常看到电视中受刑的犯人,在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拍着胸膛豪迈的说上一句: “砍头不过是个碗大的疤,十八年后老子还是一条好汉。”可见人是相信轮回的。在近代,西方心理医师利用催眠术唤起病者的前世记忆,震惊全球。那么什么是生命的轮回呢?

一、何谓生命轮回

佛说: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却离不开轮回不息的六道,离不开炙然火宅般的三界。在出离生死之前,生命仍将延续,所做的种种业力,也将跟随着并影响着我们。“六道”,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罗(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晶,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而“业”,即人的行为,主要指身、口、意三业。 “身业”是身体的行为,“口业”是种种言说,“意业”是精神意识的行为。 “业力”则专指以前(如前世)所表现的行为,可以导致当前(现世)的结果的力量。

佛经云: “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坏,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佛教认为三世轮回的主体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种子识,它不是像灵魂那样的主体,因为阿赖耶识只是一种能力,它能够聚合业力的种子,因而它是一种业力的聚合体,不断亦不灭。生命接触种种境缘后,产生种种的善恶行为,这些行为后果的种子又回薰于阿赖耶识,储存于阿赖耶识,当肉体死亡时,阿赖耶识最后离去,而在生命体投胎转世时,最先投生,因此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根本。人在轮回途中,因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而显善恶境界,随遇各种缘而上升善道或堕于恶道,这些都是根据其中的业力而定。

有人提出,既然有轮回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于前世过往的事却没有一点记忆呢?道教认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孟婆汤”,就会忘掉过去的种种。西方柏拉图认为灵魂投胎前要经过酷热的沙漠,口渴难忍,饮用了“莫愁河”的清凉河水,才去转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对于过去的点点滴滴将遗忘尽净。罗马人则相信人在投胎时所经过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对于前生往事再也思忆不起来。

佛教主张人之所以会忘掉过去的事,是因为“隔阴之迷”。阴指的是“中阴身”, 自亡者断气,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 “中阴身”。 “中阴身”,六根具足,状如五六岁孩童,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去来迅速,无所障碍,唯有雌性的子宫以及佛陀的金刚座不能穿过。 “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短暂者仅二七或三七日),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胎。由于这个“中阴身”的隔离,使我们忘记前生的种种造作,不知身为何道众生。

二、轮回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幸福安乐,不愿贫困痛苦。但人一旦来到世间就得经历生、老、病、死,就算有快乐也是短暂的。人为什么会落入这种苦难的境地?而为什么这种苦难不是一世,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轮回流转之中?

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痴愚、贪爱、瞠恚。痴愚即是无明,众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导行为,这种盲目的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意欲就是无明,也是我们执取和贪爱的根源。不了解事相的本性,被痴愚所驱使,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爱乐之心,而对不喜欢的讨厌的事物产生忿憎感;又因为贪爱与瞠恚,助长了痴愚。因为它们我们的心灵外观扭曲。

我们常常会说“我觉得”、“我认为”、 “我可以”等等这样的话,这就是由痴愚、贪爱、瞠恚三毒构成的每时每刻的我执。我执,指人类执著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有情众生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做下或善或恶的业,如此种种造成了众生的苦难。

前一页12后一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