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嘎玛仁波切:心安定了,当下就是净土

发布时间:2024-08-05 03:01:49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嘎玛仁波切:心安定了,当下就是净土

何处才得真安乐

众生受到苦难的果报是因为前世行恶造业,所以,我们除了希望他们从苦果当中得到解脱,还要祈愿他们能脱离苦因,因为不种苦因才不会继续承受苦果。而现在的我们也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受苦报,如果我们继续造业,来世的苦只会更多更沉重。

我们利用观想众生的痛苦,观察自己的因果,产生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够从苦果中解脱的强烈之心,并且希望他们能断除苦根。苦根就是不善的业。地狱众生因为嗔恨,饿鬼道众生因为吝啬,旁生道众生因为无明,而堕落到三恶趣,所以我们希望他们不善的业因能断除掉,暂时得到人与天人的福报。 但是,只要身处轮回中,无论如何想方设法让自己快乐,还是会受苦。好比世间人拼命赚钱,在银行有了存款储蓄,可以游山玩水、安逸享乐。可是从游山玩水的那天开始,银行里的存款便逐渐减少,也就是离下一次付出努力的时间愈来愈近了。如果不会理财,享受的时间更是短暂,很快又必须辛勤地积累财富。

轮回中也是如此,福报享用尽了,就必须再受苦。所以,永久脱离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众生不要再生于轮回之中,能转生到各个佛国净土,最后能在彼处成菩萨成佛,如此才不会再受到轮回痛苦的折磨,这是最深广的大悲心。要时常如此观想,让自己融入到众生各种轮回之苦中去感受;如果只是说说而已,那么说的时候感觉比较深刻,说完之后感受也就随着语言结束了。所以要让大慈大悲结合为一体,在自相续中恒常地生起。无论自己在持咒、拜佛、供养,或是行善帮助别人时,都要尽量让自己充满了大慈大悲为众生付出的心。

《摄正法经》上说:“欲成佛者,无须学多法,学一法即可。谁有慈悲之法,成佛之因有如在其掌心。

修慈悲心,对于想成佛者,特别是对大乘佛教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对众生产生慈悲,便没有资粮的来源,也就无法增长善根、累积福报,当然也难以有所成就了。

我们常说“消业障”,如果没有慈悲心,业障就不太容易消除。业是缘于不同的众生而造,如果无法对所有众生一视同仁地以慈悲心相对待,就无法借由所有众生的力量消除缘于众生所造作的业力。

喜是“希望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的无量心,在藏文的意思是“无量之乐”。

成佛是众生能得到的最大快乐,所以得到无上的佛果位称为无上大乐。

让快乐永久维持下去的唯一方法是理解般若,所以,究竟之喜的无上大乐必须以理解空性来达到成佛的目的。

因此,喜无量不仅希望众生得到短暂的人天福报之乐,也希望他们得到永久安乐的圆满正等觉之无量乐。

每个众生的福报不一样:有人财物具足,有人幸福快乐,有人长寿无病,有人容貌姣好,有人眷属成群,有人权势强大。有时看到他人福报现前时,我们的心会因嫉妒而想作比较,使得慈悲心被嫉妒蒙蔽而无法生起。

本来菩提心是希望众生脱离痛苦,将他们安置于暂时安乐的人天果位以及永久安乐圆满的佛陀果位,可当有人快乐时,我们反而感到不高兴,心中有点酸酸的,这就是因为嫉妒心在作祟。

我们对于得到短暂福报的人要学会随喜,不要嫉妒。因为嫉妒一生起时,对别人没有任何伤害,对自己却是种痛苦的折磨。一个嫉妒心强烈的人,其实过得非常痛苦,因为别人任何的好处看在他眼里都变成折磨他的利器。

例如,很多人就是无法接受赞叹别人的声音,那些赞叹语听在他耳里好似在讽刺他,心中无端地万般难受。有些众生是不需要我们付出便能拥有这些福报,我们应该快乐才对,而不是去嫉妒。中国有句成语叫“树大招风”,拥有了钱财、势力及权力时,容易引起他人之嫉妒诽谤而招灾惹祸,伤害随之而来;同时,人在拥有了这些世间福报后,智慧往往就开始递减了。

因此,看到众生拥有福报时,要祈祷他们不会因为这些福报而遭遇伤害,希望他们的智慧也能增长,具足福慧双运,一切圆满;而对于没有得到福报的其他众生,也希望他们的福慧能往上增长。

喜,就是要随喜每个生命所拥有的快乐;对没有得到的众生,也希望因为我们对他们产生慈悲后,快乐永远都与他们相伴相随。这种欢喜之心是对治嫉妒和傲慢的最好法门。

否则,当别人快乐时,自己却钻牛角尖,自讨苦吃;即使如此郁闷,也无法将财物转运到你身上。别人过得欢喜自在,你却在一旁闷闷不乐,而别人看到你一副臭脸,也不愿意亲近你或协助你。而当你随喜别人、赞叹别人,为了让自他能拥有同等的快乐,进而发愿去努力,别人也会乐意与你同甘共苦。

很多佛法的道理,听起来好像既广大又深奥,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依法而行虽然很好、但真要付诸行动似乎困难重重。其实四无量心,简单地说就是希望你有一副好心肠,心地善良,说出来的语言、做出来的事情都变成是良善美好的,而别人为你所做的也会是令人悦意的,这是你的善报。

要学会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当大家处处都是善念时,口中讲的会是善语,所付出的行动也会是善事时,那么世间也不太可能会不善。

其实真正自在、安乐之处不是向外去寻找一个幽静的,无嘈杂的地方。心安定了,当下就是净土。

当我们内心中被嫉妒、傲慢、嗔恨、贪婪等习气充斥着,无论外界的环境有多么的优雅,舒适,我们也会因为内心的波澜起起伏而无暇欣赏。

如果我们能反观自心,常常用慈悲喜舍的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时,大隐隐于世的自在,就会让我们由衷的感慨:心净,则国土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