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谷响集》-答信摘抄(答B居士)

发布时间:2022-12-02 09:28:57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净土资粮(附:谷响集) 作者:黄念祖

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

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破。

(一)为解决问题,宜先从问题之根下手。您之病根有二,一曰“唯看现实”,二曰“但重功利”。您所著眼的只是自身当前一生中的情况,于是不能放眼宇宙。应知过去的时间是无量的,未来的时间也是无量的。若想在人的一身中,实现全部无穷尽的因果关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有白痴才希望在电影挎贝中的半寸胶片,明了电影的全部故事。只看手中的一小块胶片,不问过去与将来,故名之曰“唯看现实”。所谓“功利主义”,您认为做好事必须现世得福,这就是求利,何况您还是急功近利。您主张一切善恶之事,都应现世报应。殊不知,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箭射虚空,福尽还堕,福力甚微。以此微弱之福业,所感善报往往须远待多生之后,焉能尽望皆于当时而现报?恶业亦然。故须知三世因果,过去生中所作之因,当前所受者是;将来生中所得之果,现在生中所作者是。多劫以来,无量生中,种种业因,种种果报复杂错综,实不可能皆于现世显报。但应深信业因果报三世相续,丝毫不爽。

(二)伸手与助手

这又是说了多年的问题。求福求寿求平安等等,总之都是向佛伸手,求之又求,始终是个伸手派。观音大士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正道。”有求必应,是以欲钩牵也;而其真实目的,是希望行者发心,从求佛变为学佛,从伸手变为助手。如报载高田二君入水救生,舍己利人,这才是学菩萨之所行,成为菩萨之助手。

(三)求仁得仁,种菩提得菩提

高田二君之志愿是救人,有愿必满,他们救起了人。并且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牺牲了自己。救了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他们成功了,同时也成仁了。如同写诗人写了一篇登峰造极的诗,诗人牺牲了眠食健康,写出了极优美的诗,难道是得不偿失吗?士各有志,诗人以诗为生命,庸人只是以吃饭睡觉为生命。伯夷叔齐求仁得仁饿死首阳,难道说既应保全气节又要吃饱肚子才正确吗?世尊因地投身饲虎,诸天人也只收拾遗骨造塔供养礼拜。天人既能于菩萨身后,做这些工作,那为什么不于半空中托住菩萨,或于菩萨落地后,赶走饿虎呢?这一点请深思之!如果天人那样做,那就是干扰这位舍身菩萨的大行。

\

如果世界上没有牺牲享受的诗人,没有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没有投身饲虎的菩萨,也就不会有今天舍身救人的高田二君,那样的人世将堕落为一个大动物园。

佛教徒万不能只是追求人天福报。莲池大师发愿文中,明白写出“不求人天福报”。修行的真实目的,是求觉悟。佛者,觉也。我们学佛所为何事?也只是普为众生求觉悟而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得菩提。菩提者,觉也。

(四)谨防业力发动

由上可见,每人无始以来功功过过,层出不穷,无量无边,是为别业。但个人所造之过,绝不孤立,决与其它之人有关,于是互相牵连,功果复杂,又复无量无边,是为共业。共业决定世运,别业决定本人之命运。前因后果,有因必有果。故云:“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此上经文道出一切因果关系。今君意见与此相违,实即与佛相违。多少年来,坚持不改,此实应速行忏悔者也。现生所受,乃多生以来之别业与共业所决定,若无回天动地之功过,焉能轻改定业?更有进者,明年之事,但您今年不知;明天之事,但您现在不知。最怕是明天翻到的一页,恰是受恶报的一页,于是便有飞来之祸。您之伤腿,即类此也。故云“今日不知明日事”。又云“只怕业力发动”,故须日日防盗,夜夜防贼。谁能知下一页是什么?(此信寄去一年左右,此居士竟在散步中惨被火车撞死。)

(五)念佛求生,超脱生死

生死苦海,实可畏怖,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了脱之道端在“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切莫磋砣,错过今生。“此回若错真成错,再出头来是几时?”愿共勉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