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千年后再收徒 玄奘故里偃师10亿建玄奘学院
核心提示
继今年7月7日,北京一公司3亿元重建玄奘寺后,唐僧的家乡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再次迎来利好消息,印尼信心集团投资10亿元,要建玄奘学院。
在佛教界,出生于缑氏镇的唐玄奘,地位很高,被称为“千古一佛”,名扬海内外。
在缑氏镇建一所佛学院,这将开中国大学之先河,因为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一所大学,建在一个乡镇。
偃师缑氏镇玄奘学院投资10亿元,占地1500亩
10亿元的投资即将落地,而且建的是所大学,这件喜事让偃师缑氏镇党委书记王耀宗感到振奋。
10月13日,王耀宗获悉,在2009豫粤洽谈会上,由印度尼西亚信心集团投资10亿元的偃师玄奘学院建设项目已经签约。“下个月,就要去印尼和信心集团洽谈具体事宜”,王耀宗告诉记者。
协议中确定的玄奘学院,为本科院校,占地1500亩。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生于公元600年的唐玄奘,可谓家喻户晓。而它的出生地,就在偃师缑氏镇。
如果在缑氏镇建一所佛学院,这将开中国大学之先河,因为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一所大学,建在一所乡镇。
针对缑氏镇要建玄奘学院的消息,香港玄奘法师研究会会长圆明法师认为,这在中国佛学史上也是开时代先河的,因为还没有一所大学以法师的名字命名,也没有一所大学能建在法师的出生地。
圆明法师介绍说,玄奘学院除了中国台湾地区有一所,内地还没有。
在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的大背景下,佛学院的毕业生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吗?作为河南目前唯一的佛学院,河南佛教学院工作人员胡玉亭曾告诉记者,佛教人才很匮乏,“佛学院毕业的学生很抢手,很少下到县里工作”。
开封大相国寺总策划郭力说,在大相国寺进修过一年的和尚,去南方的寺庙,每月的收入可以拿到8000元以上,只要玄奘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保证,毕业生的出路不成问题。
玄奘学院建在偃师缑氏镇,天时、地利、人和
史志记载,玄奘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缑氏镇陈河村,少时出家洛阳净土寺习佛经,后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七十五部,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玄奘其人以及他留下的文化遗产,一直被国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所重视,也被旅游界、新闻界所关注。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欧美的俄、德、美等国,近几年兴起了玄奘研究热。在印度,玄奘的纪念堂已修缮一新。印度人研究本国历史,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去考证。印度的史学家说:“没有玄奘,就没有印度中世纪的历史。”印度中学和小学的教科书,都有有关玄奘的内容。
圆明法师说,玄奘在佛教界被称为“千古一佛”。在宗教界,玄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用今天眼光来看,他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
10年前我国就成立有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中心。1991年,全国著名专家学者17人联名在北京倡议:开展玄奘研究,修复玄奘故里。中央电视台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人,首批的6人中就有玄奘。2004年5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玄奘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仅仅因为伟大的玄奘出生在此,就要在一个乡镇建所大学吗?和印尼信心集团有过接触的王耀宗认为,玄奘学院是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之前,偃师缑氏镇已整修了玄奘故里。今年7月,又扩建了玄奘寺,并请来圆明法师做住持。玄奘学院建在缑氏镇,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王耀宗透露,建玄奘学院,是专家学者的倡议。2006年4月,著名学者黄心川、国学大师冯其庸等16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省委领导,提出三项建议:一、修复玄奘故里二期工程,二、建立玄奘大学,三、河南每一年或两年要搞一届“玄奘文化节”。同年10月,央视举行玄奘之路大型考察活动,启动仪式就选择在陈河村举行。
为体现玄奘尊崇的地位,圆明法师主持扩建的玄奘寺占地160亩,全部完工需时3年,而其中的大雄宝殿更是以11开间的规制,开创中国建筑先河。圆明法师说,中国皇帝一般是9开间,因为9这个数字是至尊的象征,但玄奘是千古一佛,所以不受俗家制约。而且和所有的寺庙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不同,玄奘寺是坐东朝西,这寓意玄奘西天取经的历程。
在圆明法师看来,寺院和大学建在玄奘家乡,有利于佛学研究,也有利于当地佛文化游的开展。
当地村民对玄奘故里的开发表现了极大热情
缑氏镇陈河村是玄奘出生和学习的地方,村里不少人都能讲出玄奘的许多故事。“我们就是听着玄奘的故事长大的。”陈河村34岁的村民陈志伟是玄奘大哥的第48代世孙,他目前在玄奘故里上班,负责售票和保卫工作。如今的陈河村,居住着陈氏后裔72户人家,总人口288人,已经延续至第49代孙。
在陈志伟看来,虽然玄奘故里是从洛阳到少林寺旅游中间的一站,但是参观者并不是太多。他说,上午来的客人多,下午一般没有什么人来。
每月初一、十五,陈河村村民都要自发到玄奘故里烧香、跪拜。每年的正月初一,全体村民基本上都去祭拜。
和河南大部分乡村一样,陈河村年轻些的村民,很多离开家乡,不过不是“取经”而是打工,他们要通过远行打工去改善自己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
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缑氏镇,王耀宗说,这里的葡萄非常有名,种植面积有1.2万亩,价格也较高。村民种一亩葡萄一年至少收入万元以上,这里的葡萄还注册了商标——唐僧寺。但王耀宗清楚,缑氏镇的葡萄再好,也赶不上吐鲁番,今后想致富,还得吃祖宗——玄奘的饭,因为这是缑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吃老祖宗的饭?10月13日上午,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典礼上为师生激情讲述河南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在回答河南如何发掘文化产业的亮点时,形象地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靠什么?就是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要学会靠老祖宗吃饭,不能当败家子,把这些遗产变卖掉,而是要把死的活起来,把静的动起来。”
修复玄奘故里、盖寺庙,建大学,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村民搬迁问题,但当地村民对玄奘故里的开发表现了极大热情。1991年,由河南省旅游部门和洛阳市旅游部门共同出资80万元修复和重建了陈家祠堂,形成了玄奘故里现状。“当时乡亲们非常高兴,都认为应该修复,涉及搬迁的十多户村民都是无条件搬迁且毫无怨言。”
王耀宗说,在故居修复期间,陈河村一千多名村民不计得失,自发参加义务劳动。去年,当地政府在故居门前修建了一条玄奘大道。
玄奘产业的金链条
尽管现在缑氏镇的开发,还没有让当地人尝到太多甜头,但前景还是很令人看好。浙江普陀山的南海观音雕像对当地旅游影响巨大。数据显示,普陀山2008年旅游总收入20个亿,当地百姓收入每人每年平均20万元以上。事实说明,佛文化魅力无穷。
“我们建议将玄奘佛文化游的有关计划,层层上报甚至争取当面汇报,让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此事、支持此事。”在2006年,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专家曾给偃师市提出建议说,应该把玄奘故里打造成玄奘文化旅游区,让玄奘故里成为世界级的佛教文化旅游中心。
在王耀宗看来,缺乏知名企业,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缑氏镇,打好了玄奘故里这张牌,就能构建佛文化游的浓厚氛围,而缑氏镇的知名度和经济实力,都会有一个飞跃。而这张牌,是中国内地其他地区根本不具备的。
打好玄奘故里这张牌,已是从河南省委到缑氏镇的共识。2007年4月1日,省委书记徐光春视察玄奘故里时做出了“玄奘故里要抓紧进行升级改造,要把玄奘故里打造成河南的国际名片”的重要指示,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也做出了专门批示。当年4月5日,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带领洛阳市发改委等局委负责人再次来到玄奘故里,提出由市长牵头组建玄奘研究所,偃师市委、市政府要在现有基础上做一些容易做到的事。
紧接着偃师市政府又投资23万元对景区入口服务区进行绿化整修,投资300万元对休水河道进行开挖,投资16万元对玄奘故里400多米长的古寨墙进行保护性护砌。
如今,随着玄奘学院的投资问题得到解决,偃师各界正在向把玄奘故里打造成河南的国际名片这一目标进发。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