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有大德问南岳怀让禅师曰:「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甚么处去?
」(缘起于现象界,行者于镜映照出像后,助缘之光缘向何处去?)
禅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
(汝小时候之相貌,现在何在?相未成时是须借助于光,相既铸成光有何用?)
大德曰:「祇如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
(性镜铸成影像后,何不再鉴照?)
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虽然不主动攀缘,随便鉴照。但一切因缘诸法,总在体性掌握中,故虽不鉴照却一点谩他不得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一般而言,依世间禅境界修打坐、禅修,藉色身五根、六尘诸性用的变化,会见各种光明,而所见光明大小,依境界、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光明相。自性光自现微弱而达强盛,可比照萤火虫光、油灯光、大火积光、星光、月光、日光、天神光、菩萨光明、佛光明等等。外界光如见夜摩天无光,仅人物、对象、宫殿有光芒,兜率天具青色光、化乐天具黄光、他化自在天具红光、梵天以上具白色光,而佛、菩萨具百宝光明等等。
若是修祖师禅破色身入无色界行者,得登地菩萨心,此心识就观不到什么光明现象,仅能从心识、妄习性中,直接去清净自性,证得诸佛智,所以此等行者歧路较少,可以直趋向菩提。而世间禅、如来禅修行者过程中可见种种光,若见光明而加以执着,就会感召诸天道因缘,非修解脱道者所应为。
如《楞严经》中色阴魔相中云:「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些经文可以说,行者以如来禅反闻自性修持,得闻自性功盛,虽能让始觉、本觉一如,始觉遂有澄露皎彻之智,让定光融透而出。而本觉智光发明照外尘境,内心光明发泄,外无情遍成金光明界映照。此时行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以般若波罗蜜智慧,观其光明为无所有、不可得,即能超越各种真如性用所见之光,不迷糊于歧途。待回到清净自性后,自性光明不再现起,只有一能鉴照外境的能力,如此心光内敛,不再外显、外照,如此千圣不知,但万物昧他不得也。
(2).释题
本公案名为「无光鉴照」,修解脱道行者,不兴真如性用,仅守一空寂,不主动攀缘附物,所以虽能得自在佛心,也无神通大妙用。虽然此行者无诸佛之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但已能得个休歇处,可以说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未得究竟解脱前,行者心光自性光外泄,遍照十方界,只因真如性用是有,空真如性未全显露,暂得如是因缘现象。若是空真如现起,能不应万缘而现起性用,则无有光明照见他方。此行者练习心光内敛,得自我解脱能力,这是初步修行者应到之路,但不是最后的境界。
反观佛的境界,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证得,现起大圆境智,此智光遍一切处,照十方界佛剎土、众生,除恶质性众生不觉不知,自蔽其佛光普照,不然佛光无分别都能普照一切众生。请见《佛说佛地经》云:「又如圆镜极善磨莹,鉴净无垢光明遍照,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佛智上,一切烦恼、所知障垢永出离故,极善磨莹为依止定,所摄持故鉴净无垢,作诸众生利乐事故,光明遍照。」又云:「又如圆镜非处障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恶友摄闻不正法。障碍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又如圆镜非处闇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处乐恶愚暗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又如圆镜非处远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处不净感匮法业,不信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
本公案的「无光鉴照」是静态的鉴照,是被动的鉴照,不是不照,无光自照。但此照不像诸佛,以大悲心随时照诸众生,让众生能离苦得安乐。能力有大小,修证有先后,我们不能与佛、菩萨等比,但若今生能得个休歇处,懂个心地解脱是什么滋味,那也是不得了的成就了。不要犯大妄语戒,说有多大修证,只是行者不能以得少为满足,不能认半途为归宿,不然错失今生往前迈进的机会时,一蹉跎可能又要千万劫后,才能再值遇佛道正法了。
(3)、语体文解
有大德问南岳怀让禅师曰:「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甚么处去?」
有大德问南岳怀让禅师说:「修行过程中好像镜子在铸像一样,有光明时影像才能显露,但当影像已成后,不知道其光向甚么地方去?」此行者应是过程中依光见物,所以当此光不见亦能见物后,有点迷惘,此光何处去?光现起当知是真如性用之关系,有为法之性用与空真如体所映现之境,似有不同。
南岳者即是衡山,又叫衡岳,为中国五岳之一。南岳位于湖南衡山县西北十五公里处,标高一二○○公尺。周围四○○公里内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湖南湘江环绕于南岳南、东、北等三面。
怀让禅师(677~744)是唐代僧,又称大慧禅师。禅师金州安康(陕西汉阴)人,俗姓杜,十五岁出家,一度习律宗,后参曹溪六祖慧能大师,得机宜留侍六祖十五年。当六祖示寂后,始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住于湖南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宣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其法系相对于青原行思之法系(青原下),而称南岳下,同为南宗禅之二大法流。其弟子马祖道一禅师继其法流,其后发展成临济、沩仰等宗派。怀让禅师于天宝三年示寂,世寿六十八。敬宗时,追谥「大慧」。
按语说:「缘起于现象界,行者于镜映照出像后,助缘之光缘向何处去?」有光始能照物,自性无光时犹能照物,不问自性照万物不昧,只关心原有光明去于何处。
禅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
怀让禅师说:「修行过程中种种光怪陆离事,若能不执取其境,就能超越。就是您问的过程中所现的光明何处去,这也仅是过程间一种真如性用而已。因行者能不执取其性用,此光明自会消失。这过程就像是大德你小时候的相貌一样,现在还能留存着吗?」
佛法除过程中一直在断内在习气、心病外,就是一直在排除过程中的真如性用功能,以般若波罗蜜智舍弃一切境界,就怕去执取而迷失。不知修行真实的外道、邪道行者,也许就执取修行过程之间的异能,在五蕴魔相中,世尊说修行中有异能不执着,是名为善境界,若一执着即易遭群邪。
按语说:「汝小时候之相貌,现在何在?相未成时是须借助于光,相既铸成光有何用?」人体细胞分分秒秒都在变易,所以每个人严格讲来,时时都不一样的个体,所以年少时的我身,已非成年的我身,更非年老的我身。空真如性未全显时,有自性光明现。待空真如体现起,已能不执取一切性用真如功能,所以不必用光明见世间相,而以空如来藏性映照世间相。此真如性用光明仅是过程之间一种现象,不是绝对要存在,就像孩童的我像已不复存在一样。
大德曰:「祇如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
此大德又问:「为什么当像已成铸成后,就不必用光明来鉴照?」只有根性要依光明见物,若是空真如性现起,不应依光明而见物、现物,如是而已。按语说:「性镜铸成影像后,何不再鉴照?」空真如性自能映照诸物,不必依世间光明、心性光明而见他物。
禅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怀让禅师说:「虽然此时行者已不用光明照物,或现心光什么的,但空真如体或如来藏性自能映现诸物,污谩他一点不能得。」禅宗古德云:「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此现象已脱离世间禅定诸种种光怪陆离事,得自性稍清净而初得解脱,也无新奇事,平常心就是道。而无知道人专修丹、练光、持寿,总是误把杭州作汴京,终不能得佛法真谛。
按语说:「虽然不主动攀缘,随便鉴照。但一切因缘诸法,总在体性掌握中,故虽不鉴照却一点谩他不得也。」无心无碍道人不乱攀缘,不无事鉴照一切事物,因心自在故。但有无聊好事之途,想要用些有为诸法,污谩于此行者,尚不可得,因行者已悟空寂,能面境而如如不动,不会被污谩得了的。
有大德问:「无神通菩萨为什么踪迹难寻?」禅师答曰:「同道方知!」同样的不用光明照一切境的行者,埋自己风光,却能够了知种种事况,何能如此?同道方知。行者无心光、不鉴照,但当有些心不纯正外道、邪师、行者,想要污谩于他尚不可得也。
(2006.04.07.撰于法尔)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