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学了《弟子规》 村民礼不亏

发布时间:2024-10-22 03:01:47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学了《弟子规》 村民礼不亏

“这是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2月2日,路庄子村村民董春红和徐志香等人正在排练小品《学 弟子规 后》,5日,小品将在大阳岔镇春节联欢会上演出。

路庄子村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大阳岔子镇东南山沟里,有3个自然屯,114户人家,有人口410人,我省著名的干饭盆景区就在这里。从去年3月起,村民们开始诵读《弟子规》,并按书中所说的去做,文明程度提高了许多。

“这得感谢苏大姐,是她把《弟子规》带到了村里。”村主任宋国志口中的苏大姐,是白山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56岁的苏惠民。

中心主任成了“村主任助理”

8年前,苏惠民在路庄子村3社的亲戚搬走了,把房子留给了她,苏惠民有时间就来这里住几天。

“路庄子村文化荒芜,虽然民风比较淳朴,可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立即会引起争执。村里的大家族很多,但亲情观念却十分淡薄。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苏惠民说,“2008年,我种了点地,去村里的时间多了起来,发现他们在农闲时总爱聚堆打麻将、打扑克,有时为了几块钱会闹得很不愉快。”

苏惠民决定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方面做些事情,她到长春给村民买了扭秧歌的扇子、鼓、唢呐等,和村民拉近了距离。

“大阳岔镇党委书记、镇长王文德和村主任宋国志觉得我帮了村里很多忙,于是对我说,‘以后你就是这个村的村主任助理了’,于是,我就成了‘苏助理’。”苏惠民说。

“我在村民大会上宣布的,虽然没有文件,但老百姓是认可的。”宋国志说,有了这个“头衔”,苏惠民帮助村里张罗一些事情会方便很多。

一场悲剧带来的思考

苏惠民曾组织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同事诵读《弟子规》。“我觉得,其中有益的内容对提高文明服务水平帮助很大。”苏惠民说,“或许它对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也有帮助,我便买了120本《弟子规》,每户赠送了一本。”苏惠民说,书到了大家的手里,看着像《三字经》的册子,有个别村民读,也有人束之高阁,也有人把书给了上学的孩子。

“开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传教,很抵触,说学这玩意也不能当钱花;也有人认为是好书,但读了也不懂。不过我觉得这个渗透的过程是必要的,而且有人受到了触动。”苏惠民说。

“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对村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或许第一次推动了大家认真对待《弟子规》。3社的老陈夫妇都70多岁了,有4个儿子。春夏之交的时候,母亲病了无钱医治,儿子们谁也不管,看着母亲病故。老陈送走老伴后,把儿子们找到一起,‘我一个人了,以后怎么办,你们要是都没人管我,我就死在你们面前。’4个儿子谁也不吱声。第二天,老陈便在家里上吊自尽了。”王文德说,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多村民都拿起《弟子规》,认为陈家的儿子们如果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弟子规》带来民风改变

出则悌

堂兄弟间“坚冰”化解

“读过《弟子规》的村民明显有了变化。”苏惠民说,因为债务纠纷,吴友仁(化名)和堂弟吴友亮(化名)产生矛盾,吴友亮被堂哥挤兑得带着全家远走他乡。

“这些年不来往总觉得缺点什么,上坟的时候堂兄弟俩都能遇到,可谁也不和谁说话,心里越想越难受。去年俺叔公公一搬回来,俺家的就和俺商量,打算主动化解这段矛盾。”吴友仁妻子说,现在她婶婆婆每天下午都到她家和她一起诵读《弟子规》,两家的“坚冰”正逐渐融化。

泛爱众

“救人的场面相当感人”

去年10月29日,3社村民丁京战开着四轮拖拉机到山上给种木耳的柴家捡烧柴,下山时在大石门处拐弯时翻了车,丁京战被车头压住。村民韩宝田找来粗木棍将车头撬起,用肩膀扛着,然后向村民呼救。

十几分钟,年近六旬的韩宝田一直撑着,直到其他村民赶来营救。当人们围上去接过韩宝田肩头上的木棒时,韩宝田径直摔倒在地。“到现在韩宝田的伤还没好。医生说,以后他不能再干活了,很容易造成瘫痪。可他自己却说,当时宁愿自己死了,也不能让丁京战死了,毕竟丁京战才40多岁。

”村民王翠香说。

“我看到村民成帮往山上跑,我也跟了过去,一看是为了救人,场面很感人。”王文德说,这些村民以前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入则孝

一个媳妇三个妈

村民董春红的前夫去世后,扔下婆婆一人,董春红没有因为改嫁而和前婆婆断亲,偶尔去看望她。“我现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婆婆就一个人,我得多去。”现在董春红每月至少3次去江源看望前婆婆。“现在的婆婆,我妈,加一起我现在有3个妈。”董春红说。

20岁的武传瑞和23岁的苏宝奎参加了白山市教育局举办的《弟子规》培训班,王文德在他们学习期间去看望。“每个人见到我的时候都是90度的鞠躬,变化太大了,我自然而然地也跟着学会了。”王文德见到记者时,也是先鞠躬、后握手。

目前,路庄子村每社都有《弟子规》辅导员,1社宋国志和李欣;2社董春红;3社武传瑞、苏宝奎。

宋国志说,与公婆多年不和的妻子,现在能主动给公婆洗衣服,把煎饼摊好送过去。在村里,远亲近邻的小摩擦和矛盾化解得很快。

成为“新科”省级示范村

路庄子村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打工,村里老年人、妇女和孩子居多,为了能让大家有学习的劲头,宋国志还推出了一些奖励措施:“‘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们将对《弟子规》学得好的人进行现金奖励,而且还要评选出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孝敬岳父岳母的好姑爷。”

宋家四世同堂,1月27日,宋国志的妻子徐志香领着14名妇女和自己7岁的小孙子宋杰津诵读着《弟子规》。

“我不认字,读的遍数多了,看久了,我拿着书就能一行一行地读下来,不懂我就问。”83岁的李志荣说。

宋杰津能背诵大部分《弟子规》的内容,他说要学会孝顺,要孝顺太爷爷、太奶奶,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已经得到消息,路庄子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整个江源区只有7个,路庄子是2009年的‘新科’。陌生人需要帮忙村民不提钱,现在只有在路庄子村能做到,其他村子只有问路他不跟你要钱。所以有必要让更多的人学习《弟子规》。”王文德说。

相关链接

秦皇岛:《弟子规》化解村民争端

在秦皇岛圣水庄村,每位村民都有一本《弟子规》读物。村支部书记徐洪国说,这是2007年在帮扶企业维奥公司的帮助下,向村民免费发放的,同时,每周六还有义工教师前来授课讲解,很受村民欢迎。虽然村民们学习《弟子规》仅一年时间,但这已成为村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不少人通过学习《弟子规》和传统道德观念,规范了自身的行为。

徐洪国说,有两户村民因为土地起了争执,找到他说理,要在以往,这样的事是最难办的,可这一次,他将《弟子规》中的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做工作就格外顺利——“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邻里之间应互相谅解,不小心结了怨,应赶快忘掉。很快,这两户村民都主动进行了退让,一场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在传统文化面前迎刃而解。

据《秦皇岛日报》

汤池镇:小镇兴起礼仪风

安徽省庐江县是三国时期周瑜的故乡,城区至今还有他的墓地。距此25公里,就是汤池镇。2005年,汤池镇政府为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城镇,支持成立了“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如今,这座拥有4.8万人口的古镇,因为开展儒学核心《弟子规》教育,中国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这里蔚然成风。

“汤池”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懂礼仪、讲诚信、建和谐的汤池小镇也成了令人向往的地方,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文化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蔡礼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补充教材,从教授《弟子规》等儒家经典入手,进行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将中国传统美德变成民风,使汤池镇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境界。

据《安徽日报》

何谓《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延伸而成,教人和睦、向善、友爱,但因时代所限,也有许多封建糟粕。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来源:新文化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