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发布时间:2024-10-19 03:04:05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妙心法师:《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七

[原文]
修持法门
夫无为境界迥绝名言,有漏色心要凭修证。真如具含众德,方便而有多门。上自离相平等,下至十念称名,总括不离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终归于无念,有生直至于无生。可谓一句弥陀,群机普应矣。

[消文]
修持法门
真如本性是天然本具的,在圣没有丝毫的增加,在凡也没有丝毫的减少,这个就是成佛的根本。我们修行是属于有为法的,但是这些所谓的有为法正是为了回归不增不减的真如本性的,就象流浪游子的归家之旅一样。所以在这里说真如本性是“无为境界”,是远离名字语言的,也是不一定非要用名字语言来表述的。“迥”就是远离的意思,“绝”就是不需要或者虽立名言而不能达意的意思。
正如上面所说,尽管真如本性的无为境界是无法通过有为的修证而有丝毫的改变,但是作为众生,却还是需要通过有为的修证来断除理障和事障,从而达到显现真如本性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去脚踏实地的消除理事二障的话,真如本性虽然具备,但是却无法显露出来,因此有为的修证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
真如本性完全具备如来所有的功能和德行,然而作为根性不一的众生而言,要想恢复真如本性的功能,却需要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修行不同的法门才能获得。这就是“真如具含众德,方便而有多门”的意思。
“上自离相平等”指的大菩萨的根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大菩萨才能真正做到离相,才能真正做到平等。正如《金刚经》所说:“菩萨应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这里说的就是离法相。又说“菩萨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名菩萨”,这里说的是离四相。可见,只有菩萨才能真正做得到离相。
同样,“平等”也只是菩萨以上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平等。我们知道《无量寿经》的全称是《佛说无量寿清净庄严平等觉经》,其中提到一个“平等觉”。在佛法中,六道凡夫是迷不是觉,二乘圣人是独自觉、自了汉,能够“自觉”,不能“觉他”,所以说他们是“不平等的觉”。只有菩萨既能自觉,还能觉他,自他平等,共同觉悟,这才可以说是“平等的觉”。
因此,我才说“上自离相平等”一句,指的是大菩萨的根器,这个“上”字就是指上上根而言。
同理,“下至十念称名”一句里面的所说的“下”字指的就是下下根而言,也就是下品下生的众生。这类众生生前身犯五逆十恶,不信因果,毁谤正法,不能听闻正法,虽听不信,命终当堕恶道。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遇到善知识教以念佛求生的法门,从而能够“十念称名”,这种根器是人中下下之品。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上自离相平等,下至十念称名”一句,说的是念佛法门所能度化的众生的广度,这是其他法门所做不到的。所以接下来才说“总括不离三乘”,意思是说能够修学三乘佛法的所有众生都可以修念佛法门。这里的“总括”有大包大揽的意思,这是在赞叹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的殊胜之处,这是其他法门不可能做得到的。
现在我们来看“往生冥符九品”一句。关于往生的问题,永明延寿大师著有《净土生无生论》,在这部书中,大师对“往生”的解释是“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窃以为,这应该算是过来人对“往生”最全面、最权威、也是最圆满的解释了。
这四句如何理解呢?首先看第一种情况,对于不明心性的有漏凡夫而言,确有西方可生,实有弥陀当念,一切从事相出发,尽在信愿持名中。这类藏教根器的修行者,虽不能消归自性,洞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旨,但却能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从而可以达到伏烦恼,得清凉的效果。正所谓歪打正着。因此,他们这种情况就是“生生不可说”。
第二种情况是针对明心见性者而言,他们能够明白万法不离一心的道理,因此在念佛持名的同时,念念消归自性,西方不向他求,于是步步涌莲华,触处皆菩提,即此娑婆世界便是极乐矣!这一类正是通教根器的修行者,虽求往生,能达不生之理,所以称之为“生不生不可说”。
第三种情况是“不生生不可说”,这是针对上品根性的修行者而言,他们久已明心见性,通达“自性唯心”的道理,这就是“不生”。但为利他人示现求生,为诸众生树立风范,于是老实念佛,踏实求生,这就是“生”的道理。这是别圆菩萨的上品根机,正是永明大师《四料简》中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深明“不生”之旨,是谓“有禅”;为利有情,老实求生,是谓“有净”。此一类人,正是现世的人师,来世的佛祖啊!于是乎我想到了六祖大师的话:“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国?”相较之下,能大师也难免“有禅无净”之失啊。
第四种情况“不生不生不可说”,这是诸佛境界不与九界共,无论凡圣同处常寂光,全妄即真,非当来即,非翻转即,当体即是。正所谓“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圆伏、圆断、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至此,加一言即是妄,离言绝虑方是真。
往生之义,前面已经简单介绍过了。由于弥陀与净土,本是指归自性之说,故而万里长征不离足下,因果权实全归当下,所以说是“冥符”。意思是说,生与不生,都不坏实相宛然。唯于知见高下处论九品优劣而已。所以说“往生冥符九品”。就象一个个体户在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之后成为了一名企业家,过程是真实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个体户便是企业家,企业家便是个体户,这就是诸法实相。
总论念佛法门,虽有持名着相的修行方法,但其目标却是以无念为最终的根本。虽有往生的殷殷期盼,但其结果却是以无生为最高旨趣。因此才是上至金刚后心的等觉菩萨,下至十念持名的五逆十恶之辈,均可以通过念佛法门得到相应的成就,一人一莲花,九品逐高下。因此最后一句归结为“一句弥陀,群机普应”,大哉净土玄门,伟哉我佛本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