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民居士对药师经法及其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在中国近代“人间佛教”改革的历史上是继太虚大师、弘一法师、虚云禅师、赵朴初会长、陈健民居士之后又一卓越成就者。
吴立民(1927-2009)自幼失怙,是东密阿闍梨顾净缘(1889—1973)的义子,从顾老修药师经法三十年,其弘扬佛法重在药师经法,着有《药师经法研究》(四辑)。末学虽闻教于吴老有年,愧无实修,仅对吴老弘传《药师经》及其对生命科学之探讨略有所闻,择要介绍于此,以就正于方家。
吴立民从孤儿院走进耀祥中学、耀祥书院,受过传统国学的熏陶,对中国古典学术以及数学、物理等现代科学下了很深的工夫。自谓受 “顾伯叙的做人教育和佛学的影响,渐渐形成我一种以儒家思想融合近代科学、即体即用的思想。”[1]从30-45岁,吴立民四次调动工作未成,但其数学、医学、历史学、佛学造诣已开始引起数学界、哲学界、佛教界高层的注目。他后来之所以潜修药师经法,主要缘于:
第一、药师经法是即人身而成佛的殊胜法门,非追求超越人身的迷信。顾净缘说:“《药师经》是无神论者。……《药师经》假设七佛世尊、十二大将、阎罗法王、俱生神等等名相,说明药师定境之显现,以破身外之神我,以示妄我之识神;是诸神识,盖皆我自身之幻化而非实有,是以为无神论也。”[2]其修持《药师经》密切融会《安般守意经》《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认为“今日谈定功者,必须融会《安般守意经》和《请观世音经》等于《药师经》中而研究之,何也?《药师经》唯物故。”[3]认为《药师经》之十二大愿, “莫不以众生生活为解脱基础”。吴立民亦主张“会通佛法大乘教义如菩萨行愿、庄严佛国等来研究,才能打破世间的小我、妄执和主观等,这便是他的《药师经》读法。”即人身而修持成佛,是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的人间佛教改革思想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的,不是以超越于人的“神我”为本的。
第二、修行是从人与自然、社会、宇宙的统一出发的。顾净缘认为,修行必须把大宇宙与人身小宇宙相联系,把自然的气化与其对人群的影响密切结合加以考察。吴老说:“修自己色身的时候,一定跟众生联系,一定跟法界联系,你的气、脉、明点跟大自然的环境联系,你的呼吸跟众生跟宇宙同呼吸,共命运,一定是这样来修。所以修到一定时候,色身可以透过法界,反过来法界也可以透法身。”[4]
第三、从切身经验体悟宗教与科学相融通。吴老在《药师经法研究》序言中说:“一九九六年大病,奄奄一息,仰仗药师加持,仁医慈护,解业劫气,起死回生,放琉璃光,使余得以续来之身,还未了之愿,草写此本《药师经法研究》……。”[5]修药师法是融通宗教与科学、哲学,从自己的切身证悟而论生死,是实修实证之说,非虚幻之说教。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见于《易经》,是中国古代先哲追求对人生和生命本质解悟的学说,也是吴老终生奋斗的目标之一。他说:“一九四三年我曾经侍候我师傅修过药师大法,七七四十九天,也修过药师法的护摩。四十年前专门搞了个药师年,修了一年药师法,很多感应,所以我晓得药师法确实象《易经》讲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知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6]。联系吴老对佛法与生命科学、哲学的融通,此言是真实不虚的。
在谈到药师经法的本质时,吴老说:“《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药师定的本质是人体的色、息、心,也就是精、气、神,也就是饮食、睡眠、呼吸,也就是藏传密教的脉、气、明点。药师法是教人在现实中怎么生活,怎么做人的大法。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求,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身,要用这个道理去修行,认识人身。”[7]吴老从宗教与自然科学、哲学相融通的角度,进而推进对人类的生命、生死本质的体认。他说:“修禅定,修如来禅主要在于息法,修祖师禅主要在于心法,修秘密禅主要在于色法。药师定是色息心均衡修的,是一切禅定的基础:以大黑天之法、消化生理学修色法,解决饮食、男女色的问题;以安般之法、循环生理学修息法,解决呼吸的问题;以遍行法、大脑生理学修心法,解决睡眠的问题。”这就把大宇宙与小宇宙、宗教修持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通起来。
顾净缘从自然生化之机说明,修药师经法,了生脱死,就在于一口气上下工夫。“吾从佛藏中得《大安般守意经》,详说从这一口气上修行成道之原理与功法,诚下学之阶梯,《药师经》之关键也。”[8]生命在于呼吸。在一呼一吸中间下工夫,即是修药师经法,在生活中了生死。吴老说:“息,是色心之交融点”,我们的消化、循环、骨骼、排泄,这都是物质的(“色”);精神、思维(“心”)跟消化、循环、排泄靠呼吸、靠息来推动。所以物质和精神交融的地方在息,修法的枢纽在息。“心,是色、息之生化机”,生化的出发点、控制点在心;“色,是心息之依止处”,精神、呼吸依靠、住在、停留在色法上。[9]吴老还把色、息、心三者的关系概括为三句话:“木道乃生,薪尽火传,色即是空。”东方万物发生之道——木道,是要与金水火土协调平衡配合,生命的关键在于把握物质与精神交融点——呼吸;心理调适是物质和呼吸循环的生化运动之出发点和控制点;自性是空,物质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对于物质世界包括自己的色身都不要执着。这种基于物质和精神统一,人与宇宙、自然、社会和谐,阴阳五行平衡协调的道理,就是自然万物的生生之道,就是修持药师法门“色息心统一,以息为关键”的理论基础。
吴老在论到如何才能做到一丝不乱时,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息与念在一般人身上常常是不统一的。管呼吸的司令部是呼吸神经中枢,管思维的司令部是思维神经中枢,两个神经中枢不统一,我们大脑皮层得不到好的休息。假使按安般守意的方法:推开尾闾,视鼻端白,安那般那,持出入息,使念头跟呼吸走或呼吸跟念头走,使息与念相融合、相协调,息和念就能一致,心息相依,心系于息,息住于心,这样就把思维神经中枢和呼吸神经中枢两个司令部协调统一,神经中枢两个司令部协调统一了,我们大脑皮层就处于最佳状态,既不是兴奋态,也不是压抑态,而是阴平阳秘的平衡态,这样才能一心不乱。所以念佛就要心息相依,安般守意。……人临终时,最后一口命根气能跟着念佛的念头走,或者念佛的最后一个念头跟着这最后一口命根气走,息念相依相应,那就是临终念佛,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无疑。”这里既有理论的论证,也有自己和历代祖师修行的经验总结,十分深刻。
如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牛实为教授所说:“有些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德国已故数学家外尔等)早已提出,探索真理应该说是两条道路互补:一条是器证与推理,另一条是悟证与直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的整体性经验是高出科学研究的最大泉源。”[10]也就是说科学实证、逻辑推理(包括辩证思维)与理性直觉、道德证悟是学术界、科技界公认的相辅相承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必经途径。
吴老继承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之旨,从人身与宇宙相协调、万物化生的原理出发,对人体结构的两个神秘部位下丹田和中脉作了深刻的探讨。下丹田关键在于“不断蓄积和开发人体肾功能蕴藏的潜能”;中脉系统既非经络系统,又非神经中枢系统,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体通道,是命根,是生命之所在。“气、脉、明点三者相互依存,不可顷刻分离;气不是普通的空气,而是近乎元气,近乎现代科学所谓场、能的相状,运行全身,日夜不停,终身不息,人睡眠时亦在运行工作;经‘特定条件’下的艰苦修持,人体自身即可逐渐转化为一个人体能量场,而与宇宙的能量场勾通,乃至‘虹化’而与宇宙空间的大气流行融为一体。”“在禅定深入,‘能所’双忘的至境中,人体内发生质的变化后,人体的‘能量场’才与宇宙的‘能量场’相互勾通,而后斯人才能证悟到天人合一的一定玄机,改造斯人健康的素质,从而具有智慧为人类造福。”[11]
--------------------------------------------------------------------------------
[1] 吴立民自述:《从孤儿到义子》,见杨柳纯《吴立民传奇人生》,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2] 顾净缘:《师说药师定法要》,见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第三、四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9页。
[3] 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第三、四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页。
[4] 顾净缘、吴立民:《密乘一品一论讲略》,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231页。
[5]吴信如:《药师经法研究》序,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6]《药师经法研究》,第一、二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
[7]《药师经法研究》,第390页。
[8]《药师经法研究·序》,第170页。
[9]《药师经法研究·序》,第164页。
[10] 牛实为:《人类自性问题?导言》,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年版。
[11] 吴立民:《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见《大圆满精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211页。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