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万法唯识”是《唯识宗》的广告语吗?其他宗门同意这个说法吗?

发布时间:2023-08-09 03:19:28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万法唯识”是《唯识宗》的广告语吗?其他宗门同意这个说法吗?

我们《身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系列的第六篇文章——《玄奘法师对《心经》的洞见:“观自在”与“唯识”的内涵相同!》中,与大家分享了对“唯识”的解读。

“唯识”的“唯”字表示“排他的仅仅”的意思,“识”字表示“认识的本体”的意思,也就是“第三层人体”的“感知的主体”。

“唯识”的字面意思是,“感知的主体”不再感知Perceive显性世界中的事物,包括承载自己的第一、二层人体,保持“感知的主体”的纯净。

“唯识”的真正内涵是:“第三层人体意识”重新回收、控制“感知的主体”,如下图所示:

这篇是本系列的第七篇,我们重点来分析“万法唯识”这句话。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唯识”是玄奘法师与窥基法师所创立的《唯识宗》的内涵,所以,“唯识”对于《唯识宗》来说是正确的方法,但是,“万法唯识”的说法,很明显,已经超出了《唯识宗》的范围,涵盖到了所有佛法的范围,甚至,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万法”就是“所有的法”的意思。

一定有人会想,“唯识”是《唯识宗》的方法,出了《唯识宗》,在其他的宗门中,自然会有人家自己的法,“万法唯识”的说法是不是有点越界了?

其实,大家如果真的理解了上一篇我们对“唯识”的解读,大家一定会发现“唯识”不仅仅是《唯识宗》的方法,更是一种“根本性原理”,上面那张图就是“唯识”的示意图。

佛教中所有宗派都应该吻合“唯识”的原理。

佛教的宗门比较繁杂,我们就找一些大家熟悉的宗门来看:

1、“四念处”、“八正道”中的“唯识”

原始佛教《阿含经》中的“四念处”、“八正道”,对于熟悉佛教的人来说一定比较熟悉,如果大家还了解其中具体操作的内涵话,结合“唯识”示意图来看,大家一定会发现,按照“四念处”、“八正道”的方法进行练习,收到的效果就是“唯识”的结果——把送到外面的“感知的主体”收回去。

“四念”是“身念”、“受念”、“心念”、“法念”。

如果我们练习一下,就能体验到:“身念”、“受念”都是来自于“第一、二层人体意识”,而“心念”、“法念”已经是“第三层人体意识”的念。

所以,按照“四念处”的方法练习,就能体验到“感知的主体”在不断地往里收。

“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同样,前四正道,也是对“第一、二层人体意识”的正道,“见”、“思维”、“语”、“业”都是在“第一、二层人体意识”作用下的表现。

而后四正道,则是通往“第三层人体意识”的正道,“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作用,就像是攀登珠峰的最后登顶。

所以,把“四念”、“八正道”中“唯识”原理理解了,其实,原始佛教并不原始,而是真正的佛学源头。再进一步说,在佛教的源头,其实并不用分大、小乘。

2、《中观》里的“唯识”

在大乘佛教中,与《唯识》齐名的是龙树菩萨创立的《中观》。

这里“中”字所对应的梵语,字面意思是“中间的更高级”的意思。

按照常规汉字的字义,没法理解“中间的更高级”的意思,“中间”是一个绝对的终极概念,“中间”就是“中间”,“中间的更高级”是什么意思呢?

常规汉字没法理解,但是,在“源头甲骨文”的“中”字,却有相同的字义,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解读过,表示的意思也是“中间的更高级”。“中间的更高级”表示的真正内涵是:从“显性世界”进入“隐性世界”。

按照《中观》的方法进行练习,练习者在练习中也能体验到“唯识”的结果——把送到外面的“感知的主体”收回去。

在平常的状态中,“感知的主体”所感知的范围、对象,都在“显性世界”中,而按照《中观》的练习,就是把“感知的主体”收回到隐性世界中,去感知承载在隐性人体内的“真正自己:如来藏”以及隐性世界。

这就是《中观》的内涵。

3、“戒律”中的“唯识”

在佛教的练习中,“戒律”的作用要比“佛经”更为重要,释迦摩尼佛在涅槃前,告诉弟子,他涅槃以后,要以戒为师。

很多人都没有搞懂一件事,佛经这么重要,为什么不以“经”为师,而是要以“戒”为师呢?

在汉传佛教中,有专门以《具足戒》进行练习的“律宗”,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

其实,在佛教的所有宗派中,都包含有“戒”的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仅仅依靠对佛经的学习、参悟、认识,是很难学会佛法的,甚至根本无法学会佛法。

因为学习者一直在用“第一、二层人体意识”在学,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学,越学越在强化“第一、二层人体意识”,这样,反而与《佛经》的目的相反,《佛经》的目的是,让人弱化“第一、二层人体意识”,强化“第三层人体意识”。所以,学习这种模式的本身与《佛经》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这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同时练习“持戒”。

在“持戒”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学习“佛经”无法得到的效果,就是从“行为”上,强行弱化“第一、二层人体意识”的作用。

所以,学习佛经的同时,再有“持戒”的体验,学习者就容易体验到“感知的主体”往里收的感受。

这种感受就是“唯识”的结果。

4、念‘阿弥陀佛’中的“唯识”

汉传佛教曾经有过许多宗,到了现代,我们只熟悉两种佛教宗派,一个是大众阶层更愿意接受的“净土宗”“净土宗”非常方便,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还有一个是知识分子阶层更喜欢的“禅宗”。

“净土宗”之所以会被大众阶层所接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极其方便,只要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就行。

念这么简单的佛号谁不会?而且,结果也很好,可以带业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但是,念“阿弥陀佛”看似简单,实际上很不简单。

学习佛家在某些方面和学习语言很像,越是复杂的语言其实越简单,因为里面充满了确定性,比如,德语、英语,看似复杂,学会了其实会觉得很简单,而越是简单的语言其实越复杂,里面充满不确定性,比如,我们汉语,在现代汉语中,充满了各种语义混合的不确定性,需要使用者自己的理解。

同样,佛教中看似简单的方法,实际上是巨复杂的,比如,被中国人所接受的“净土宗”与“禅宗”,都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对于练习者的要求特别的高,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学得会的。

比如,在念“阿弥陀佛”时,要用在意识里念“阿弥陀佛”的这一念,压住在意识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念头。而且,平时一旦察觉到自己的意识中冒出了其他的念头,都要用“阿弥陀佛”的念头去压制住。

所以,有老和尚说,什么都只是一个“阿弥陀佛”。

大家体会一下,这样的念“阿弥陀佛”佛号,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大家如果使劲儿体验一下,按照这种正式的方式,念一下“阿弥陀佛”,你会明显感觉到“感知的主体”在往里收,“感知的主体”等于时刻警觉地在用“阿莫陀佛”这声佛号,把自己往里推,一旦“第一、二人体意识”起作用了,就用一声“阿莫陀佛”把第一、二人体意识”产生的念头遏制住。

于是,就在这样的念佛号中,“感知的主体”不断地往回收,这不就是“唯识”的结果吗?

5、“禅宗”里的“唯识”

严格的说,六祖慧能法师的“禅宗”与初祖达摩法师的“禅宗”,在练习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达摩法师的“禅宗”更像是传统佛教的“禅宗”,需要进行长时间打坐禅定练习,据说达摩祖师曾经面壁了九年。

通过长时间的禅定,彻底停止“第一、二层人体意识”,“第一、二层人体意识”一停止作用,“感知的主体”就会回收到“第三层人体意识”这里。

而慧能法师的“禅宗”更像是更像是中华源头文化的“禅宗”,并不需要练习者进行长时间的禅定,就在动态的生活、工作状态中,直接克制自己的“第一、二层人体意识”,让“第三层人体意识”强大起来,把“感知的主体”收回去。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慧能法师“禅宗”的这个特点,与“源头甲骨文”、《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的内涵完全相同。

王阳明最早练习的是“禅宗”,等他在龙场顿悟以后,发现慧能法师的“禅宗”,其实,就是孔子儒学的内涵,而孔子儒学其实源自于黄帝时代在“源头甲骨文”中所记载的的方法,在动态的生活、工作中进行练习——把“感知的主体”收回去。

于是,王阳明在哪之后,再也没有宣扬过“禅宗”,讲的都是孔子儒学。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不理解,就把王阳明的学问另立新类,变成了“心学”,其实,王阳明发现了真正孔子儒学的内涵。

王阳明的学说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唯识”原理——“感知的主体”收回去以后。

但是,王阳明在把“感知的主体”收回去了以后,体验到了更多在佛经中没有提及的内容——“感知的主体”不在显性世界中感知事物,而是到隐性世界中,感应、顺应决定事物运行的“系统自动力”,所以,王阳明说“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些内容王阳明在孔子的儒学中,都看到了影子。

王阳明一下子明白了孔子儒学的真正内涵。

结语

“唯识”其实,并不仅是《唯识宗》的“方法”,更是一种原理,释迦摩尼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其实,一个生命只要陷落在“重叠结构世界”中,要从“重叠结构世界”中解脱出来,都无法离开“唯识”原理。

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就能认识真正的“唯识”原理。

=================================================================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有兴趣的网友可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阅读、京东读书中搜“老子真经”。

《身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系列:

1、“真正的我们”存在于另外一个宇宙中!——《量子论》的现实意义

2、认识完整的自己,才能用最优的自己——《量子论》现实意义(2)

3、《郭店楚简·老子甲》隐含着,中华传统文明的终极钥匙!

4、借助《郭店楚简·老子甲》才能还原《心经》中,“空”的真意

5、“念头”的奥秘:体验自己的“感知的主体”

6、玄奘法师对《心经》的洞见:“观自在”与“唯识”的内涵相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