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五)

发布时间:2022-12-06 21:26:12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二不知:不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这句名号既然能够破除我们的疑心,使我们起信;一起信,往生就有希望了。可是为什么不能破我们这个「疑」、使我们起信呢?

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

是为物身。

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实相身、为物身。

也就是不知道这句名号的原理,来龙去脉、生起本末。如果能知道的话,那个「疑」就会破除,就会得到信心。

什么叫做「实相身」,什么叫做「为物身」呢?

「实相身」: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成佛之身。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实相身」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自利之身。自己已经成佛了,这个叫「实相身」。如果还没成佛的话,他还是菩萨。既然还是菩萨,我们就不能满愿断疑了。如果成佛了,我们往生的愿望就能够满足了。为什么呢?往生的资粮、往生的功德,都在阿弥陀佛成佛时的这句名号上啊!所以,一旦阿弥陀佛成了佛、是实相身的话,那名号就出现了,而名号的本身就有我们的信,名号的显现就能破除我们的疑。所以说,「实相身」是弥陀自利之身,也就是「设我得佛」的那种已取正觉的「正觉」。

「为物身」:「物」,就是众生,「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就是要救度十方众生,而且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如果不能救度十方众生,祂根本不能存在,根本不能成佛。祂既然成佛了,就能救度十方众生。

由于不明白阿弥陀佛已经成为这一实相身之佛、为物身之佛,所以我们的疑心不能破除。

不知实相身,不知为物身,这叫「二不知」。

三不信

因「二不知」,就显现为「三不信」,也就是:

第一、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第二、信心不一,无决定。

第三、信心不相续,余念来间断。

第一、信心不淳。也就是说,你既然不知道阿弥陀佛成佛是成为实相身、为物身的佛,既然不知道,那么,你内心这个「信」也就不淳。不淳就是跟原来的样子不一样,这叫「不淳」。

「若存若亡」:有时候觉得没有把握,有时候觉得有把握。

「淳」,一般的解释,好像一块原木,原原本本从山上运下来,还没有经过雕刻,没有经过颜色的彩绘,这个叫做淳。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实相身)救度众生(为物身)的悲愿,原原本本领纳在我们心中,不加我们自己的盘算、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筹量计度进去,这个信心就淳了。

所以说,信心淳,就永恒性地破除疑。信心不淳,那就还有疑。

第二、信心不一。阿弥陀佛是这样子救度我们(只要专称名号、愿生净土,即得往生),我们往往不认为是这个样子,而认为:「虽然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但我应该这个样子、应该那个样子才能被救」,或者是「虽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可是我要往生,哪有那么容易啊?我要累积这一点、累积那一点,修这个、修那个(注:除了念佛之外的修行),才能够往生」——不一。

\

因为不一,这颗心往往在那里晃动,「专修念佛怕不行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永远没有决定。都是在那里「或许这样、或许那样,加上这个、加上那个」,好多种,没有一个决定性,这就是「信心不一」。

第三、信心不相续。既然不一,就不可能永远一个样子下去,所以就不相续。烦恼来的时候,就觉得没有把握了。或者是人家讲说别的法门很殊胜,就转到别的法门去了。不能一直信受弥陀、称念名号,不能永恒不变地持续下去。

信心与称名之一致

由于有「二不知」,所以有「三不信」。如果「二知」的话,就是「三信」。

「三信」是从三个角度来解说的,其实,「三信」就是一个信心,因此,真正的称名念佛在哪里呢?在于一个信心。你有了这个信心,自然会称名,这种称名就是如实的修行、如实的称名。如果没有这个信心,就不是如实的称名。

不过,这都是就我们这一方讲的。如果就阿弥陀佛本身来讲,祂救度的是十方众生,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信与不信,祂都要救度。只怕因不知道、不信,所以跑开了;如果能够不跑开,永远在那里,就是说,永远称念这句名号不改变,那就定得往生。因为这无形中,信也就在里面了;无形中,这句名号在那里运作。

昙鸾祖师在前面一方面说「愿往生者,便得往生」,一方面又说「要有三信,才能如实修行」,那岂不是互相矛盾吗?其实也不矛盾。这种一辈子都保持愿往生心的人、一辈子都保持称名念佛的人,信心自自然然就在里面了,不然他怎么能够这样呢?如果他能够这样的话,就说明他宿善成熟,无形中信心就在里面了。

殷勤付嘱

好,我们又回归到原点。刚刚讲《往生论注》的大意在开头和最后的地方,其实这开头跟最后是首尾相呼应的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所以在最后,昙鸾祖师就劝导我们说:

愚哉!后之学者,

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

勿自局分也。

就像《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在讲完《无量寿经》的时候,就将念佛法门交待弥勒菩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