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音网

大宝法王:检查学佛动机,佛法是否融入到你心中?

发布时间:2024-09-14 03:05:03作者:金刚经注音网
大宝法王:检查学佛动机,佛法是否融入到你心中?

佛教不是信仰就够了,佛法的重点是明了取舍的智慧,知道应该断除的是烦恼,也知道对治的方法。或许就是因为佛法强调身体力行,要对治烦恼,所以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满困难的。

反观其他宗教会强调,只要有信心就足够了;但佛教并不这么认为,还要真正实修,以对治法来调伏烦恼,所以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在许多称为佛教徒的人当中,真正名符其实的有多少?可能并不多。

我们身为佛弟子,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例如慈悲、智慧,尤其大乘佛教的慈悲还是很广大的,要对一切虚空众生有慈悲,并且有伟大的菩萨六度法门,但是似乎并没有真正做到什么。有时反观基督教的朋友们,他们却做到了很多慈悲的事情。

有些人会自诩为佛教徒,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徒有虚名和傲慢,不会带来任何利益,反而会有许多伤害。

祖师们再三告诫我们实修的重要性,佛法不是一种学问,也不是标新立异的哲学理论,佛法是要用在我们的心性上,去修持和体验的。

许多人长时间的听闻、思维佛法,现在我们应该反省一下,重新检查自己学佛的动机,看看佛法是否融入到自己的心中。

仔细想想,到底佛教徒的问题和困难出在哪里呢?首先在于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人。因此,我觉得道次第的修学,首先提到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这里要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日本人聊天,其中一个人说道,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字的忍辱,另外一个说是四个字的忍辱,日文当中的忍辱有两种说法,第一个人说真正的忍辱是两个字的忍辱,第二个人说不对,应该是四个字的忍辱,总之两个人因此吵起架来了。他们嘴上说谦让、安忍,但是行为却完全相反;有时,我们口说佛法,但却没有真正做到,不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先从基本做起,首先要知道身为人、得到暇满人身的价值和责任是什么?不然就会像之前所说的「可惜」的事情之一:得到暇满人身,不用来学佛,却平凡的死去,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许多佛弟子接触学习佛法,却似乎把佛法当成了一种消遣和兴趣,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乐趣,而没有把佛法真正用在心上,实际地去修持。世界上的人口愈来愈多,不懂得珍惜自身价值的人,就像是被丢到世界上的一个垃圾,只是增加地球的负担,不仅如此,重点是糟蹋了自己生而为人的难得机会。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别人,过着他人的日子,从未想过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一个佛教徒,刚开始甚至不需要思维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而应该踏实的从最基本的「人身难得」开始思维,思维经典中提到的八无暇、十圆满,或者就是静下来想一想身为人的珍贵价值。

我想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作为例子,这个人他六、七岁时被授与了一位尊贵上师的名号,之后就离开了父母和幼年的玩伴,进入到一个非常严格和约束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讲的是谁了吧!他具有尊贵上师的名号和责任,然而这些并非他刻意求得的,完全是意料之外。从此他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也无法再过一般孩子或一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想,也挺让人难过的。

换个心念来想这整件事情,每当我坐在「噶玛巴」的法座上修法或授课的时候,都觉得对自己是一次提醒。提醒什么呢?并不是提醒「我是噶玛巴,我很了不起」,或者「我就是噶玛巴,是个大成就者,我过去生一定积聚了好多福德资粮,我满了不起的」,并非如此。而是提醒我「每个人都有机会,只要懂得珍惜和把握,都可以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情,满足众生的愿求,能为世界的和平安乐,做出贡献」。

其实我能做到的一点利他的事情,力量并非来自「噶玛巴」的名号,而是来自身而为「人」的一种潜能,这种能力你我都有。在「噶玛巴」名号的提醒和启发之下,我看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即使压力很大,忧心的事也多,但是让我看到了身为「人」的独特潜能和价值,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掘出自己独特的潜能和特质,好好地过一个有承担和价值的人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