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不灭。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学佛就两个字,‘悟’与‘迷’,重点在有没有‘悟’。修行一定要悟,而‘悟’就是“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大用现前。开悟的人悟到无念。无念不是没有念,而是有念,有清净的念。我们的本性是无常吗?不对!本性若是无常,我们永远不能成佛。
一般而言,皆认为本性是常,是不生不灭而非生灭的。我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吗?错!我们的本性是无常。为什么?因为大用现前,既然要起作用,而起作用就是无常。如果我已开悟,跟大家说话即是本性在作用,现在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觉性当下现前。
我们一般都以观念在学佛,教育往往落入文字的游戏,书本拿来就一直在教义、教理上研究,从未契入空性的道理,所以谈到不生不灭,就透过主观的意识,将之观想为一种永恒的东西。有人说:“永恒如同虚空一样。”如果永恒是一种死寂的东西,那么,佛性就没有作用,成了一潭死水。所以,佛性是‘常’还是‘无常’?佛性,你讲‘常’,不对,它要起作用——“依体起用,摄用归体。”说佛性是‘无常’也不对,因为无常是生灭法。对立法,乃凡夫之见,著无常则不能成道。接着,我们来讨论佛性是什么?‘佛性是常’因为它不生不灭;‘佛性是无常’因为它大用现前。
所以,简单讲,悟道就是你讲什么都对也都不对。你讲“无常”不对,因为空性不是无常,《楞严经》讲:你可曾见过虚空坏掉、烂掉?我们这个色身会烂会坏,凡是有相的东西皆会烂会坏,但无相的虚空会烂会坏吗?我们的觉性亦复如此,所以,说“常”不对,说“无常”亦不对。说“无常”对,何以故?因为“作用”。说“常”对,为什么?因为“不生不灭”。难就难在这地方。说常、无常、生灭、不生不灭都对,也都不对。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惟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
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名为开悟。
觉悟到这颗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就是佛。那么,清净心是什么东西?它不是有形相的事物,无法用言语形容,亦无法以笔墨描绘,但处处起作用。我现在讲话就是,你们听课也是——起作用,此系就事相上而言。
佛性就是理,但不离事用,不坏事相。因此,就理体来讲,是绝对的;就事相上来讲则千差万别。开悟即是在一切的事相上,悟到绝对的空性。古时候,有人打破碗、打破杯子、打个香板就开悟。为什么?在事相上体悟到这不生不灭的绝对理体,就叫做开悟。他就身心自在,万缘放下。泰国高僧阿姜·查说:“放下一切执著,是我们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
何谓做功课?去掉那份执著,放下那份假相,名为‘做功课’。《楞严经》云:‘想像为尘,纳想为垢。’我们用文字来教育,会栽培一些学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虽然看很多经典,但拼命著相,没有正思惟,因此无从得到法益。由于执著自己的角度,在文字里面作文章,所以烦恼断不了。例如看到毛巾,我们晓得这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假相。
理相上知道,但平常观照的功夫不够,无法突破。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俊男,知道这是缘起性空,可是却断不了爱著之想,分手后念头仍萦绕不停。‘缘起性空’的道理你很清楚,但就是断不了,这是‘习气’使之然也。
至于‘纳想为垢’,就像我们每天都用同一个杯子泡茶,即使有一天,你把它洗干净,杯里依然有茶的味道。所以说‘修行容易,习气难断。’就是这样。因此,在一个团体里面,能有一个好的环境修行,是很有福报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注音网